新快报讯 在整形界,自体脂肪移植被认为是变废为宝、一举两得的好事。而自体脂肪用于面部填充,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是,有的人填充后却有了寿星公般高高凸起的额头、时刻要满溢的苹果肌,几乎没有骨感的面庞,出现了 " 包子脸 "" 面具脸 ",做表情更是十分不自然,这一现象在艺人明星中也不少见。怎样才能避免这些问题?怎样减少过填充的难题?怎么利用自体脂肪才能物尽其用又恰到好处?
颜面部脂肪移植如今关注如何实现精准移植
" 脂肪医学在面部填充方面,它的目标已经改变了。"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副主任鲁峰教授接受新快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传统的脂肪移植的目标是让移植后脂肪最大限度地存活,而这一目标,传统的结构性脂肪已经可以比较好地实现。
但是,传统的结构性脂肪填充存在一个问题:移植后的脂肪,可控性比较差。比如,移植的脂肪是不是最终达到了预期,不多不少。因为脂肪移植最大的优点是它是自身组织,是永久的,最大的缺点是一旦存活,很难把它取出来,过填充的后果会很难修复。移植后的脂肪不像本身脂肪,它的纤维组织比较多,即使吸脂也很难完全吸出。" 因此,我个人认为,目前颜面部脂肪移植的研究重点,不是如何让移植脂肪存活,而是如何精准地把握移植脂肪的量,让它能够按照你想要的脂肪量保留下来,这是目前最难的。"
成分脂肪移植能满足不同需求,避免过填充
鲁峰教授指出,自体脂肪移植还面临一个问题:脂肪是柔性、很软的东西,填在一些骨骼部位没有硬度。实际上,脂肪组织里,还有一些非常硬的支撑物,就是脂肪的细胞外基质,也叫 AMC。通过物理的方法进行筛选后,把这些细胞外基质收集起来,也就是脂肪中大的胶原片段,它们能起到支撑作用,可以用作重建支撑部位,这是传统脂肪无法做到的。" 这些支撑部位以前需要注射玻尿酸或植入假体才能重建,现在通过脂肪的细胞外基质就能做到。"
至于脂肪组织大容量的填充,就交给脂肪组织里结构非常完整的那一部分,这部分往往是质量比较好的脂肪,也就是高质量脂肪或高密度脂肪,由它们来完成大容量的填充再好不过。高质量脂肪填充完后,不但保留率高,而且存活比较稳定,波动性很小(移植的高质量脂肪在不同人身上的存活率差别不大),让整个移植的可预测性明显提高,预防出现过填充的问题。
再看一些质量比较差的脂肪,它们经过深加工后,可制备成脂肪胶(SVF-gel),用于后期一些精细处的补充,就可以使整个脂肪移植,摆脱过去那种 " 靠天吃饭 "、无法估计能存活多少的局面,可以精确地进行宁少勿多的注射,后期再使用脂肪胶对精细部位进行补充填充,来达到后期修饰的目的,这就是脂肪胶的用处。脂肪胶的好处还在于可以避免两次或多次抽脂,一次抽脂就可以完成前期脂肪移植后、后期脂肪胶补充修饰的目标。先制备的脂肪胶还可以冻存,以备后用。
此外,脂肪内还含有很多小的Ⅲ型胶原片段,把脂肪的小胶原片段像打水光针一样打到皮肤里头,对皮肤年轻化有很好作用。
" 这就像我们将河沙根据不同的颗粒大小进行筛选,分出了大鹅卵石、中鹅卵石、小鹅卵石和沙子,AMC 可以理解为大的鹅卵石,高质量脂肪就可以理解为中鹅卵石,脂肪胶则是小鹅卵石,而小胶原片段可以理解为沙子。"
这就是鲁峰教授倡导成分脂肪移植的概念。成分脂肪移植能让脂肪组织不同组分发挥不同功能,满足不同需求,使脂肪移植变得更加精准可控,避免出现传统脂肪移植导致的过填充、" 包子脸 "" 面具脸 " 等。
成分脂肪填充理念由南方医院推广到全国
" 脂肪成分移植的概念,是我们最先提出来的一种解决方案,南方医院是最早开始做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接受这样的观点及在全国进行推广。" 鲁峰教授称," 我们认为它比传统脂肪移植有优势。" 他称,在南方医学整形美容科,医生会根据不同部位的情况,提出不同部位的综合解决方案,使用不同的脂肪产品来进行处理。
不同成分的脂肪适用于哪些部位?鲁峰教授表示,大的胶原片段可重点使用于骨质填充,如填充下巴、鼻基底、法令纹,眉骨、眉尾的上抬,以及鼻子山根部分的填充,进行支撑重建;高质量脂肪可用于需要大容量的部位,例如脸颊、太阳穴、额头等部位,后期再用脂肪胶进行修饰;脂肪胶可对眼周等精细部位做比较细腻的填充改善;脂肪的小胶原片段来打水光,改善皮肤肤质。
但是,目前成分脂肪移植还不能代替其他填充剂。鲁峰教授强调,脂肪作为填充材料,主要解决的是 " 粗装修 " 的问题,对一些极其精细的部位,例如法令纹、细纹等精细部位的填充,还是需要一些其他人工填充剂来达到效果。" 一些非常重要的支撑部位如法令纹,需要用真皮类支撑效果较好的填充剂来完成,这是脂肪做不到的。再如,眶周真皮类填充,胶原填充产品更有优势。" 但是,他认为,通过 " 粗装修 " 打好了基础,需要人工填充剂再做修饰的量是非常少的。因此,他更建议用脂肪做一个 " 粗装修 ",非常精细的部位再交给填充剂来完成。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