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0 日,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提醒广大市民防范网络游戏、冒充购物客服、其他非接触性、贷款办卡等类诈骗。网络购物需谨慎,退款是假,骗钱是真,凡是接到电话自称要为你理赔退款的,不论是购物平台客服或快递服务客服,都是诈骗。一旦被骗,请立即拨打 96110 报警。
网络游戏类诈骗
11 月 12 日,榆中县 N 学生在某平台找人一起打游戏,不久便有人添加他,自称是一名主播,可以带 N 学生玩游戏并送他皮肤,N 学生添加对方 QQ 账号后,对方通过视频通话让其在其母亲手机上注册新 QQ 账号,并添加了新注册账号进行视频通话,对方让其打开第一部手机上的微信,点击 " 我 "-" 支付 "-" 收付款 " 进行操作,输入支付密码就可以领取皮肤,N 学生在对方的引导下重复输入了 10 次支付密码。其母亲发现后,对方以退款为由让其母亲用其父亲的手机进行了相同的支付操作,N 学生父亲发现被诈骗后立即报警,被诈骗金额共计 13000 余元。省反诈中心提示:一些不法分子以游戏代练,免费送皮肤等幌子诱骗未成年人落入他们设计好的陷阱,只有家长和学校日常对学生积极进行电信诈骗案例宣传和反诈意识的教育,才能避免孩子尽可能少上当受骗。如遇诈骗,可拨打 96110 报警。
其他非接触性诈骗
11 月 13 日,秦安县 R 先生报案,称自己的孩子在上网课时用手机在网页上下载了一应用程序,下载后该应用程序显示需要注册账号并输入支付密码,其儿子遂将父亲的微信绑定于该账号,并且输入了微信钱包的密码,保存后 R 先生的手机突然黑屏,并且一段时间内无法开机。等 R 先生开机后发现,自己的手机已恢复出厂设置,并且微信绑定的银行卡及零钱包内的几万元全部被转走,R 先生立即报警。省反诈中心提示:不要随意在网页上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一旦涉及填写支付密码,账号绑定时需要相关联账号的登录密码等都请谨慎对待。如有疑问,请拨打 96110 咨询。
贷款办卡类诈骗
11 月 14 日,兰州市红古区 W 先生在刷某短视频平台时看到一则贷款广告,就填写了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随后便接到自称是该平台 " 客服人员 " 电话,在其指引下 W 先生被拉到某付宝群聊并下载了某联金融 APP,之后对方以需要购买会员才能拥有额度、需要刷银行流水才能放款为由,W 先生分五次将 10 万余元打进了该 " 客服人员 " 提供的银行账号内,W 先生始终无法提升该金融 APP 内的额度,发现被骗后前往派出所报案。省反诈中心提示:如需贷款或者办理信用卡,不要随便相信短信上的广告或自己在网页上办理,在正规银行及金融平台办理既保险又安心,凡是要求收取保证金、刷流水及办理费用的都是骗子,如遇诈骗,可立即拨打 96110 反诈专线。
杀猪盘类诈骗
11 月 1 日,兰州市 A 女士通过某聊天软件认识一名男子,通过几天的网聊后 A 女士与对方确立恋爱关系。11 月 5 日,对方称其表哥在某网络平台上班,知道该平台的系统漏洞可以理财返利,A 女士便按照对方发送的二维码进入网页并进行注册,A 女士通过手机银行向该男子提供的指定账户转账一万余元,连本带利获得一万两千元。A 女士见操作简单,赚钱方便,连续按照对方指导进行操作,共转账近七万元后无法提现,发现被骗后报警。省反诈中心提示:网络交友需谨慎,杀猪盘类诈骗案例往往骗子都以交友为名义,建立起男女朋友关系后诱骗受害者在虚假网站投资,此类诈骗往往耗时较长,被骗金额高。如有疑问,可立即拨打 96110 反诈专线进行咨询报警。
冒充购物客服类诈骗
11 月 15 日,天水市 K 女士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询问 K 女士近期是不是在某短视频平台上购买过化妆品,K 女士回复对方购买过,对方称该化妆品里面含有激素和化学物质,让 K 女士停止使用该化妆品,现在平台进行假一赔三的理赔,让 K 女士加 " 客服 " 微信,具体理赔流程将在微信指引操作,后 K 女士添加对方发来的 " 客服 " 微信,在 " 客服 " 引导下进行理赔," 客服 " 人员以 K 女士微信中病毒为由,分两次将 K 女士绑定在微信上的钱转走,K 女士发现被骗遂报警,共计被诈骗 5000 元。省反诈中心提示:网络购物需谨慎,退款是假,骗钱是真,凡是接到电话自称要为你理赔退款的,不论是购物平台客服或快递服务客服,都是诈骗。一旦被骗,请立即拨打 96110 报警。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伊晓明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