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0 日上午,由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罗湖区图书馆承办、渔邨社区党委协办的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罗湖区系列活动 " 对白 • 流年 " 都市讲坛第四季,在罗湖区图书馆渔邨社区悠 • 图书馆迎来了著名历史学者、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二级调研员黄煜出席了活动。
" 对白 " 是精神和心灵交流的言语行动,而罗湖区图书馆 " 对白 • 流年 " 都市讲坛将对白的完整定义扩展至 " 对彼此说 "" 对自己说 "" 对读者说 " 三个维度的立体交流方式。
作为深圳读书月罗湖区的品牌活动,自 2018 年举办以来,讲坛坚持以人文精神和智慧思想引导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在专家学者与普通读者之间搭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受到了广大市民读者的一致好评。
本次讲坛由海洋文化学者梁二平作为主持嘉宾与葛剑雄以 " 通向大海的大河文明 " 为主题展开对话,由葛剑雄新著《黄河与中华文明》谈起。葛剑雄曾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是历史地理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师承谭其骧,多年来一直关注河流文化领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奔腾千万年,是中华文明得天独厚的摇篮,她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自然伟力,仿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图腾。自古以来,黄河安澜就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欣欣向荣的保证和象征。尽管时至今日," 中国 " 早已不仅仅是黄河流域的代名词,但无论是否生长在黄河边,相信每一位中华儿女都知道黄河在中华文明历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
然而,在这个宏观的概念之下,许多具体问题,大家或许并不那么清楚。为什么说黄河是母亲河?她和中华民族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孕育出辉煌的文明? " 四大文明 " 古国为何都依托大河而生?古代人口迁移与客家文化传统,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有何不同?是否可以说,珠江是一种 " 向洋而生的文明 "?
葛剑雄站立在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历史高度上,发挥历史学家严谨持重、冷静清醒的风格,探寻河源,提出了多个历史之问,做出了内容全面而见解独到的阐发。
葛剑雄表示,从周武王的 " 余其宅兹中国 ",到城市的一路南迁,江河和我们人类一起走过了许多的年代。作为中华儿女,只有全面了解其历史、地理等相关知识,深入理解其对中华文明究竟造成怎样的影响,如何塑造我们的文化基因,才能更好地完成治理黄河、弘扬黄河文明的任务,让母亲河继续造福亿万人民,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见证中华文明复兴。
时间在两位嘉宾思维碰撞灵感肆意的酣畅对谈中转瞬即逝,而活动现场的读者们,也在与专家学者们零距离的交流中,了解大河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通讯员 张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