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1-11-22
南京大学召开白先勇戏剧影视作品研讨会:以白先勇式的文艺复兴观照传统文化的青春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于迪 记者 白雁)由南京大学白先勇文化基金主办、南京大学文学院协办、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承办的 " 白先勇戏剧影视作品研讨会 ",于 2021 年 11 月 20 日、21 日,在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 60 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白先勇戏剧影视作品与 " 文化中国 "

△播放白先勇教授视频致辞

20 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刘俊教授主持。会议首先播放了白先勇教授特意为这次会议录制的致辞视频,在致辞中白先勇简要回顾了自己小说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舞台剧的情况,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南京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刘重喜在致辞中,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南大文学院学科发展状况和南大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取得的学术成就,并向白先勇先生及白先勇文化基金致敬。

△南京大学文学院刘俊教授主持开幕式

在刘俊主持的第一场主题发言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丁亚平研究员、苏州大学教授朱栋霖、复旦大学教授梁燕丽分别就白先勇影剧戏剧 / 戏曲改编中的理论问题、文化问题和都市书写作了精彩报告。其中,丁亚平从白先勇的 " 超空间 " 入手,回应了白先勇 " 何以当代 " 的重要命题,并将白先勇的作品改编中的典型创作视为一种由生命的动力学,与中国性、现代性和文明性相呼应,体现出独具魅力的艺术真实。朱栋霖高度评价白先勇的小说创作成就,认为白先勇是在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并将青春版《牡丹亭》的策划作为认识白先勇的全方位创作,最后聚焦到越剧《玉卿嫂》,辅以精彩的越剧视频展现戏曲之美。梁燕丽将白先勇小说及其影视改编作为海派文化空间的想象,认为其参与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现代性建构,包括海派生活方式、海派风情、海派韵味的展现和回味,以及新上海和老上海延续关系的追溯和想象。

△南京大学文学院刘重喜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

第二场主题发言由张光芒主持,澳门大学教授朱寿桐、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黎湘萍和浙江大学研究员金进分别就白先勇创作的戏剧资源问题、" 白先勇时间 " 与中华文艺复兴、白先勇小说创作与影视 IP 改编的精神谱系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朱寿桐认为白先勇的人生与写作,都体现出丰厚的戏剧资源,而理解戏剧性很可能就是理解白先勇的一个重要的门钥,也是阅读白先勇、评价白先勇的重要角度。黎湘萍提出 " 白先勇时间 " 的重要概念,进一步指出白先勇无法用单向度的文学理论或方法,因为白先勇的世界和时间本身具有抗拒单一化理论解读的作用,他创造出的 " 重情义 " 的人,是白先勇式的文艺复兴的典范与基础。金进认为白先勇在中国大陆受到青睐,是因为他基于 " 感时忧国 " 精神之上的对 " 文化中国 " 理念的追求,他的 " 孤臣孽子 " 是中国的,是延续中国文学传统的,是延续真正的中国文化的一脉。

学者、导演、记者、作家、昆曲表演艺术家跨领域分享实践经验

在小组讨论中,黄伟林、江少川、钱虹、赖庆芳、郁旭映等专家对《花桥荣记》的话剧改编、《玉卿嫂》的影视、舞台剧改编、《游园惊梦》的话剧改编等进行了探讨,更有导演胡雪桦、记者王悦阳、作家何华、昆曲表演艺术家沈国芳等生动细致的实践经验分享。其中,黄伟林聚焦于青春版话剧《花桥荣记》,将此视为一个新的桂林文化符号,在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江少川从小说文本的 " 戏 " 字研究出发,与被改编为四种艺术形式的同名《玉卿嫂》作了细致的比较研究,探讨其各自的得失与缘由。胡雪桦以丰富的照片和视频资料向大家展示了论文之外的故事,介绍了胡伟民导演 1988 年将话剧《游园惊梦》摆上舞台的感人细节。整场发言与讨论显示出 " 有温度的研究 " 特色。

△线下、线上参会嘉宾合影

△线下与会者合影

孙良好、刘东玲、俞巧珍、施云、王璇等学者分别就白先勇小说中的情欲书写及其影视改编、《孽子》《孤恋花》的身份认同比较、白先勇小说影视化过程中的乐曲文化、《孤恋花》中的女性叙事、电视剧《一把青》中的历史与离散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王艳芳、张娟、王晶晶则集中于对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小说、剧作互文性和海外传播问题,兼及电影《牡丹还魂》的讨论;朱云霞、戴瑶琴更是聚焦于影视改编中的空间建构、美学与文化意义等具体层面展开论述。不仅在广度上涵盖多部影视跨媒介作品,还在深度上涉及女性叙事、互文性理论、空间叙事等诸多面向。

" 白先勇研究 " 青春化,20 余位青年学者参与讨论

为了给青年学者提供学术平台,此次会议特设青年学者论坛,共有香港大学、南京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马来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的 20 余位青年学者参与了讨论,他们或从情节主旨上比较分析昆曲新编戏的创新之处,或从民族国家建构、陌生空间的再造、乡土叙事的局限等解读《花桥荣记》的改编文本,或以不同视角切入电视剧《一把青》的创伤呈现与情感政治、文化诗学与历史诗学、女性叙事等多重主题,或在跨媒介、现代化视域下探讨白先勇作品多种改编样态的声音景观、叙述形态、文化症候等不同指向,被评议人朱云霞称为 " 有情的研究 "。

△青年学者论坛现场

刘俊在大会总结中指出,这次会议在白先勇研究领域体现出 " 再深入 "" 跨领域 "" 青春气 " 和 " 国际化 " 的特点。" 再深入 " 是指这次会议的议题将白先勇的研究从小说散文的领域推广到了戏剧影视领域;" 跨领域 " 是指会议论文很多都呈现出跨学科跨媒介的特质;" 青春气 " 是指这次参会的青年学者成了半壁江山,为白先勇研究带来了新锐的朝气和青春的活力;" 国际化 " 是指这次会议有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丹麦等国的学者参与,可以说是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相信这次会议及其成果,必将成为白先勇研究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