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11-23
全国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痛点及公益帮扶模式探索论坛举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11 月 22 日至 24 日,以 " 迈上新征程的中国基金会 " 为主题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正式举行。期间,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承办的平行论坛 " 全国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痛点及公益帮扶模式探索 " 于 11 月 23 日上午在广州顺利举办。论坛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进行的公益界首份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乡村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 25.2%,焦虑检出率为 25.7%。有三成的乡村儿童睡眠质量存在问题。论坛上,各方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乡村留守儿童抑郁、焦虑检出率比非留守儿童高

据统计,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 1.42 亿人当中,农村小学在校生数占全国总数的 67.04%,农村留守儿童 697 万。乡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过早体味着人生别离的痛苦,他们的健康成长、权益保护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创始人翟美卿女士持续 5 年在全国两会提交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提案。因此,2021 年该基金会携手中科院开展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的调研,通过调研数据直观反映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此同时承办此次平行论坛,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推动行业发声。

此次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陈祉妍教授发布了《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儿童的抑郁检出率为 25.2%,焦虑检出率为 25.7%。有三成的乡村儿童睡眠质量存在问题,随着年级升高,睡眠问题逐步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风险更大,留守儿童抑郁检出率为 28.5%,留守儿童过度焦虑检出率为 27.7%,均高于非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坚毅力、同伴关系质量显著高于留守儿童。

乡村家长篇结果则显示,父母抑郁、焦虑水平越高,父母报告的乡村儿童问题行为越严重;亲子关系越好,父母报告乡村儿童问题行为越少。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乡村儿童,父母报告问题行为更少;未离异家庭,父母报告的乡村儿童的问题行为最少。

此次发布的报告,不仅反映出这一群体现存的问题,同时也建议针对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建设体系,重视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与排查,加强对乡村儿童心理健康的科普与服务。鼓励父母增加对乡村儿童教育与成长的投入,重视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提升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

各方探讨推动乡村儿童心理服务建设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副秘书长谭红波在论坛致辞表示,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用三、四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个很好的模式——从一线实践到科学的公益研究、再到政策呼吁与政策倡导,进一步联动协同,这一经验,是基金会行业在聚焦以公益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典范。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长翁太玮在致辞时指出,儿童心理是公益界的小众领域,香江和中国基金会论坛联合发声是希望能促成该领域的专业发展与资源整合,推动乡村儿童心理服务地区公益生态网络建设。

在主题发言和经验分享环节,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秦伟提出,当前新时代环境下,乡村儿童的核心需求已经发生转变,关爱乡村儿童的公益项目应该转变思路,从 " 保基础 " 到 " 促发展 ",呼吁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其中,让乡村儿童的未来有更多可能。

对于未来儿童心理公益服务的走向和机会,广州市慈善会副秘书长熊静茹认为,从公益慈善从业者的视角来看,乡村儿童教育软环境的建设与家庭教育这两点,应该得到公益慈善资金的倾斜与重视。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玉萍则提出,儿童心理帮扶领域还需构建包括政府、社会、公益组织、学校之间的良性互促生态环境,基金会应着重在赋能和倡导,才能有效打造县域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近百名位公益组织负责人、心理专家现场参加,并积极参与议题讨论。论坛同步通过网络开设直播,引发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关注热潮。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佳文

相关标签

抑郁 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 基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