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11-24
探讨非遗活化和产业化发展 2021广东非遗创新发展峰会举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11 月 23 日,由第五届文创产业大会 · 天河峰会组委会、广东省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发展工作站承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广东省艺术品行业协会、广东省旅游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和广州市天河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协办的 "2021 广东非遗创新发展峰会 " 在广州图书馆举行。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会长杜佐祥在致辞中提到,非遗传承不能仅仅停留在留存传统的层面,还亟需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寻求与当下生活的连接。他表示非遗传承需要通过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商业开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业中来,推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广州市天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书记、局长江波在致辞中提到天河区借助 " 非遗 + 文创 "" 非遗 + 国潮 " 等理念,开展非遗 · 文创嘉年华、广州国潮节等系列活动,让非遗更具时尚气息与传承力。未来,天河区政府将持续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阐发,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动力。

本次活动汇聚多方力量,以非遗产业创新应用和现代化表达为主线开展多视角探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教授以 " 乡村振兴与非遗创新 " 为题为大家阐述了乡村振兴和非遗创新保护的关系以及非遗创新赋能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结合案例从理论依据、现实意义、创新探索等方面,为我们分析了乡村振兴与非遗创新实施的必要性与可操作性。

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湖南湘绣博物馆副馆长方菁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系统地分析了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产业创新策略,回答了当代非遗产业创新共同面临的难题——在工匠精神的语境下如何实现文创产品的突破和转化,她指出要实现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擦亮湖湘文化名片最需要的是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陆穗岗则以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探讨的话题为 " 传统与现代文创的最后一厘米 ",以广东省第二届剪纸艺术展和醒如香薰等成功的文创产品为例,分析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非遗产业和文创产品应该怎样转型,同时针对文创的作用、维度与探索以及文创知识图谱的创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广东省非遗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源远流长,但文化资源只有转换为文化资产,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才能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非遗产业创新活化和产业化发展尤为重要。活动现场,多位嘉宾共同见证非遗助力国潮行动发起仪式。

在峰会现场的非遗创新应用案例分享环节,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文旅中心负责人、广东省非遗传播与发展工作站副站长唐有元从区域文旅特色产业视角思考非遗产业活化,以云浮和林芝特色非遗为例,解码区域特色文旅品牌、产品、产业的孵化路径以及南方文交所在非遗与区域文旅特色产业共生再造过程的所实践的工作,系统的探讨了 " 如何让非遗成为区域文旅特色产业 " 这一问题。

在圆桌对话环节,多位嘉宾围绕 " 非遗创新发展路径的产业思考 " 这一主题展开了多维度的探讨,从传统工艺如何与现代产业协同发展、现代传播方式如何助力非遗创新发展、中国传统工艺品牌如何走向国际这三个话题出发,分析了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非遗元素衍生开发融合路径,也为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热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 廖巧

相关标签

文创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国潮 广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