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曹德伟 文 / 摄)烧水、倒壶、加水、收摊 …… 从晨曦微亮到夜幕降临,一件看似寻常供应茶水的小事,镇江 90 岁的 " 茶水奶奶 " 李茂兰坚持了 31 年,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周围邻居无不为老人的毅力所折服。
李茂兰是镇江老城区里家喻户晓的名人,因为一件小事她开始为路人免费供应茶水,冬天是热气腾腾的白开水,夏天是沁人心脾的大麦茶。如今 " 茶水奶奶 " 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从前,但 " 爱心茶水铺 " 却照旧出摊,女儿佘春萍接过了这根爱心 " 接力棒 "。
△李茂兰和女儿佘春萍
" 爱心茶水铺 "31 年不打烊
11 月 24 日上午 9 点,记者来到镇江市京口区桃花坞路六区门口的马路边,一棵梧桐树下放着一张简易桌,一个蓝色保温水瓶放在上面,桌子上贴着醒目的标牌:" 桃花坞社区李奶奶的爱心茶水铺 "。
头发已经灰白的李茂兰安静地坐在女儿的鲜花茶叶店里,茶水摊前不时有过往市民和环卫工人自带水杯接杯热水。
" 爱心茶水铺 " 缘于 31 年前李茂兰遇到的一件小事,当时她在镇江伯先公园附近开小店。一个下雪天,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向李茂兰讨了一杯水,因为太烫孩子又哭闹着口渴,妻子便跑到马路对面抓了一把干净的雪放进水里兑给孩子喝。李茂兰看了特别心疼,就想着自己要给路人提供点茶水解渴。
从此她便开始摆茶水摊,从开始的小茶壶到后来的保温桶。夏天她就煮大麦茶,冬天则提供温热的水,从早到晚不间断。后来,随着搬迁,她们从伯先公园来到桃花坞,茶水摊也换了个地方,但无论刮风下雨,从不打烊。
用坏十多个茶桶
李茂兰在家中常备了两三个电热水壶,早晨五六点开始烧水,烧好后便装瓶、出摊,供路人取用。起初起得早,老人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是 " 为了省电,早上的电费便宜 "。但佘春萍解释道,此前多年还在用柴火、煤球烧水的时候,老人家也是这么早。
53 岁的杨正莲是桃花坞片区的环卫工人,清晨 4 点半是她的到岗时间,有时候 5 点左右,她就能看到爱心茶水 " 出摊 " 了," 这个茶水摊特别好,冬天打扫完能让我们喝上口热水。"
茶水摊后面的花店,是佘春萍的店铺,而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平日里她们就住在店里。坐在店里的时候,佘春萍时不时关注着外面的动静,估摸着水要见底了,她便起身换了另一个红色大保温水瓶。" 冬天喝水的人不多,一天差不多消耗掉三四瓶。"
△附近的环卫工人倒水
冬天是茶水摊的淡季,开水的需求量比夏天小得多。佘春萍算了算,夏天的大麦茶通常一天下来能喝到四五茶桶,是冬天的 2-3 倍,有时候一个夏天,要买 500 斤左右大麦茶。
佘春萍告诉记者,31 年来下来,光是双层保温茶水桶就用坏了十几个," 因为夏天喝的人多,水龙头开开关关,时间长了就会漏水,一漏水就不能用了。" 淘汰下来的桶虽然不能盛水,却是装米的好东西,她们便送给邻居当米桶了。" 提供茶水这样一件小事,但是李奶奶却认认真真做了三十多年,真的很令人钦佩。" 邻居孙美琪称赞道。
母女 " 接力 ",要将茶水摊延续下去
" 今天水出去了吗?" 每天一早,李茂兰一定要问一遍女儿同样的话,而直到得到肯定的答复,老人才能放心。随着李茂兰年龄的增大,已经无法再独自完成烧水摆摊的任务,这项工作便落在佘春萍的身上。" 刚开始她摆这个茶水的时候,我其实很反对,还觉得根本没人会喝,可是没想到一天下来却真的有不少人来,慢慢我也转变想法支持她了。"
△佘春萍在接水
74 岁的镇江市图书馆退休职工马金松家就住在桃花坞附近,当天上午路过时,他掏出随身携带的保温杯接了杯水。此前在伯先路上,他就曾喝过李奶奶的爱心茶水,这几年茶水铺 " 搬了家 ",却离他更近了," 这么多年她长年累月方便大家,为人民服务,她的水喝了都甜滋滋的,这就是我们镇江大爱所在。"
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李茂兰一家收获了诸多意外惊喜,有人特意送来爱心保温桶、有人慕名而来喝茶,佘春萍经营的鲜花茶叶店也因茶水铺人气更旺了。从母亲手中接过 " 接力棒 ",佘春萍感到责任重大," 虽然每天繁琐点,但是这件事并不难,只要我在这开一天店,这个茶水摊就会摆下去。"
(编辑 黄媛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