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 月 24 日,大型当代舞剧《龙 · 舟》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举行。该剧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出品,广州歌舞剧院创排演出,历时 3 年策划筹备、近 1 年时间创排,即将于 12 月 8 日、9 日在广州大剧院进行全球首演。发布会现场,《龙 · 舟》定制非遗龙头龙尾进行揭幕,也带来了舞剧中精选舞担展示。同名纪录片片花、剧中定妆照、人物 IP 形象及玉雕系列、青春系列等文创衍生产品等也抢先亮相。
扎根千年龙舟文化 讲述新时代青年故事
龙舟运动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经久不衰,兴旺发展。对中国人来说,龙舟竞渡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与崇高的精神寄托,不仅是力量和技术的较量,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全国首部以龙舟文化为表达的现实题材作品,舞剧《龙 · 舟》以千年龙舟文化为根基,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融为时代背景,讲述新时代年轻人一路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为国争光的故事,展现出中国当代青年同舟共济的时代精神。
为传递中华龙舟文化精髓,主创团队 3 年内数十次赴广州车陂、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深入采风,参观和拜访龙舟博物馆、龙舟协会、龙舟训练基地、非遗传承人等,探寻龙舟印记。《龙 · 舟》特别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 龙船头、尾雕刻工艺 " 代表性传承人崔俊贤先生,为剧目度身定制了一套富有广州本土传统特色,而又饱含神韵的龙头、龙尾,并于发布会上进行揭幕仪式。该作品样式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龙船活动复兴期间,至今仍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受喜爱,亦可称其为一款划时代的传统龙船头、尾样式。舞剧中所呈现的龙头龙尾亦以此为蓝本。
打破传统舞台框架 展新时代龙舟精神
舞剧《龙 · 舟》以极具科技感、现代感的手法讲述当代题材故事,龙舟精神在新时代下呈现全新的样式。据艺术总监史前进介绍,3 年时间,主创团队在采风中常见到的都是传统的龙舟,最终在佛山顺德乐从龙舟训练基地,看到来自全国各地年轻的龙舟运动员共同拼搏,为国争光的时候,找到了新时代龙舟文化的全新呈现方式。龙舟正以一种更饱满、更鲜活的样式传承发展,焕发时代魅力。
《龙 · 舟》的创作则更具创新、更有挑战。舞美设计刘科栋介绍,《龙 · 舟》比较注重冰屏的运用,在影像介入的同时可以千变万化,既好玩又富有挑战;作曲王喆介绍,在音乐的创作上难度极大,既要有广东音乐的元素,又要有现代风格的表达。《龙 · 舟》讲述当代青年的故事,服装造型上更具现代感,服装设计阳东霖介绍,在剧中用了很多青春明快的色块,来展现演员们不同的角色和人物性格,突显最后一幕,龙舟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时身穿的亮丽中国红。
"95" 后担主角 广佛青年成龙舟文化 " 代言人 "
广州、佛山两地与龙舟文化紧密相连。" 敢为天下先 " 的精神也在龙舟运动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岭南地区颇具代表性。广州、佛山联合创作舞剧《龙 · 舟》,这一合作充分发挥 " 广佛同城 " 区域文化优势,加强广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好的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展示。
舞剧《龙 · 舟》由青年舞蹈演员依力凡 · 吾买尔、李奥、庞冠宇、周芯羽担任主角,平均年龄为 95 后。舞剧创排前期,演员们与主创团队一同到顺德乐从龙舟训练基地感受龙舟运动员的训练生活,与龙舟国家队年轻运动员一起交流经验。该剧总编导钱鑫、王思思称,当看着演员们从不会握桨七零八落,到落桨一致龙舟齐驱向前,并最终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这一个过程是非常感动的。
本次发布会上,《龙 · 舟》人物定妆照与 IP 形象首发亮相,围绕该形象进行环保袋、徽章、钥匙扣、手机绳、贴纸、表情包、日历、等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受青少年喜爱的青春系列文创产品开发。同时,时尚系列挂件及项链设计稿抢先发布。随后,将推出典藏系列,以玉石、玛瑙为材质,将龙与船桨元素相融合,打造极具收藏价值的剧目专属挂饰。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丁滢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