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11-24
兰州市文化馆再获“国家一级”!国家文旅部公布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4 日记者获悉,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我市文旅系统又传喜讯,兰州市文化馆再次被国家文旅部公布为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 " 国家一级文化馆 "。

我市群众文化的主阵地

国家文化部每 4 年进行一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是衡量文化馆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机制,对文化馆规范化管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馆是群众文化的主阵地,兰州市文化馆常年组织开展各类节庆文化活动,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指导群众文艺创作,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评估定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通过该馆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陶冶了市民的情操,还轻松拉近了市民与高品质艺术享受的距离,为营造兰州市的群众文化艺术氛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市民献上喜闻乐见的文化享受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兰州市文化馆每周开馆 56 小时以上,馆内年服务 10 万人次,数字服务 215 万人次,馆外活动服务 50 万人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群众文艺团队的业务需求,该馆还不断科学有序的调整场地使用、课时安排,旨在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真正服务于群众,充分发挥出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

在市文化馆,每周都设有免费开放项目,主要为舞蹈、合唱排练场地、多功能厅、书法辅导教室、美术辅导教室、戏曲辅导教室、声乐辅导教室,全年接待声乐、舞蹈、戏曲等艺术门类的群众超过 5 万余人次。

此外,该馆自免费开放以来,还利用馆舍和室外活动场地开展的所有项目,以免费开放的公益形式供辖区群众使用,无论演出、视听,还是培训、讲座,均成为市民喜闻乐见、唾手可得的文化享受。

全年演出 300 余场,参与群众 300 万人

兰州市文化馆位于兰州市中心城区城关区,人口集中、交通便利,文化氛围浓厚、无商业气息、馆牌醒目。门前设有固定公示栏、提示牌,各类厅室有统一标识,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整洁优美。

2019 年,在市文旅局的指导下,该馆先后成功举办了 " 金猪闹春 " 第十七届春节文化庙会、第六届兰州农民艺术节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 12 次,其中 " 欢乐万家 · 舞动兰州 " 广场舞大赛、" 我们的节日 " 系列文化活动、" 共建美丽新农村 " 系列演出活动已经成为了广受赞誉的文化品牌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该馆全年共计演出 300 余场,参与群众 300 万人(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馆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也十分出彩,成功承办了兰州鼓文化艺术周活动,诸多国内外鼓舞艺术家应邀汇聚金城与市民零距离欢乐互动,向国内外嘉宾生动展现了开放、包容、文明进步、光彩动人的精致兰州。

保护非遗播种优质传统文化

2019 年以来,兰州市文化馆非遗中心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通过精心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先后邀请非遗传承人在各学校开展讲座 240 余场,为全市中小学生讲解非遗内容、传授非遗技艺,在潜移默化中将优质的传统文化播种在学生们心中。

2019 年四月份,由市文旅局社文处带队,市文化馆先后深入三县五区,针对国家级项目及传承人近三年的保护传承情况进行了考评和总结。同时,还完成了 30 个省级传承人、82 个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年度保护传承情况的考核。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 55 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其中兰州刻葫芦、兰州泥塑、兰州剪纸等 27 个项目被认定为传习所,每年下拨每个传习所 5000 元。还有 26 个省级项目,其中 22 个项目的传承人每年给以 5000 元的保护补贴,用于项目开展交流、传承活动。还有兰州太平鼓、兰州鼓子、苦水高高跷、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4 个国家级项目均建立了保护基地,每年下拨保护经费 2 万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 / 图

编辑丨安周霜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标签

辅导 兰州 培训 讲座 声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