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 2021-11-25
中核221“两弹一星”精神纪念馆(合肥馆)正式揭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1 月 25 日,由中核集团二二一局、合肥蜀山区委宣传部、五里墩街道先锋宣讲团等联合主办的 " 两弹一星 " 精神纪念馆(合肥馆),在被称为 " 合肥英雄路 " 的淠河路团安新村内正式开馆。

纪念展馆以历史事件为脉络,成果为重点,系统阐述 221 基地参与 " 两弹一星 " 事业的历程。展馆按主题分为 " 两弹一星 " 精神缔造和共和国长子强核报国两个展览篇章,并按内容分为以身许国,孕育 "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 精神;战高斗寒,锤炼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精神;中央统帅,铸就 "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 精神;撤点销号,中国首个核武器基地走进历史;" 两弹一艇 " 挺起民族脊梁 扫除百年屈辱;秦山华龙,铸就国之光荣成为国家名片等 6 个单元,展馆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展出,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激动人心的故事,每一段文字都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

221 基地位于青海省 , 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这里,中国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从 1958 年 7 月中央批准筹建 , 到 1995 年 5 月宣布退役 , 走过了 36 年神秘而光辉的历程。

而位于合肥淠河路上的团安新村小区就居住着 330 户从青海 221 基地归来的国之功臣。随着基地的关闭,221 基地近五万人分到全国 536 个县市,其中有 500 名 " 英雄儿女 " 来到合肥。" 当年我们都是先生产,后生活,只要科研工作需要,所有物资全部先给科研人员。" 今年 83 岁的徐步宵老人曾是 211 基地的一名生活后勤保障人员,从 1958 年第一批进入基地,到 1995 年回到合肥,整整 36 年,想起曾经的艰苦岁月,老人坚定地表示:" 为国奉献,从不后悔!"

" 我们那时候真是住牛羊圈,吃青稞团啊!" 在看到 1959 年建厂期间的照片时,董殿举老人仿佛又回到当年,感慨万千。" 现在我们老了,但还有余力,要把我们的优势发挥下去,依托中核 221 ‘两弹一星’精神纪念馆,继续宣传好‘两弹一星’精神。" 董殿举说。

余娜 季云冈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赵昕

相关标签

合肥 核武器 青海 科研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