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7 日,一位手执锦旗的当事人来到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龙华法庭诉前联调工作室,他将锦旗送到人民调解员李金勤面前,并在手机备忘录里写到:" 衷心感谢法院和调解员!通过调解,我顺利拿回了自己的 8000 多块钱,足够我生活好几个月了。"
何某是一名在深圳打工的聋哑人。2019 年 12 月 6 日,其同事廖某向何某借款 10000 元,用于房屋装修,承诺于次年 11 月 1 日前返还借款及利息,并出具借条。借款期限届满后,廖某仅还款 1500 元。为躲避剩余债务,廖某玩起了 " 失踪 "。身为聋哑人本就生活不易,何某无奈之下,向龙华法院起诉廖某,要求其返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合计 8634.37 元。
2021 年 9 月 17 日,龙华法院受理本案,发现何某为聋哑人后,将案件就近委派至民治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驻龙华法庭调解员李金勤进行诉前调解,由调解法官江涛对案件调解情况全流程跟踪指导。调解员李金勤了解到何某具备书写和打字能力,便第一时间添加何某微信,通过文字交流,指导何某注册 " 深圳移动微法院 ",并对案件展开细致调查。
在一次次的 " 交谈 " 中,李金勤充分了解到何某的现实困境,并多次拨打廖某电话,但廖某均未接听。李金勤只能通过找寻其单位及周边邻居,借助熟人优势,终于联系到了廖某。
廖某表示,他承认借款事实,但要求分期支付;而何某由于生活困难,且不再信任廖某,要求其一次性支付。此时,双方调解陷入僵局。李金勤采用情理法相结合的调解方式,引导廖某换位思考,多给聋哑人一些关心和帮助。
经连续一个月的 " 线上文字调解 "" 线下纸上对话 ",双方于 2021 年 10 月 11 日达成调解协议,并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廖某于 2021 年 10 月 30 日前一次性向何某返还借款本金人民币 8100 元。目前,调解款项已全部履行。
龙华法院立足老弱病残孕特殊群体涉诉需求,着力解决诉讼中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始终践行为民服务理念,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建设,多措并举,切实增强特殊群体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王佳淑 江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