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深圳
以水稻作画
绘出田野上的希望
蓝天碧水
以白鹭为题
描出山林间的故事
▲南山俯瞰图
难以想象,高楼林立的深圳隐藏着一片农田这样的 " 反差萌 " 场景演绎在南山区西丽街道的田间地头田间,稻花飘香。
不久前,深晚记者走访南山区北部片区发现,曾经杂草丛生的基本农田被近 30 亩水稻覆盖。这里有开镰的声音,这里有丰收的喜悦。
南山北部片区的蝶变是南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南山区坚持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北部片区生态综合治理,探索出了一条 " 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 " 的新路径。
一片农田的新生
西丽田野禾苗壮,稻田引来 " 特殊客人 "
近日,深晚记者沿着南山区西丽街道田野前行,一路上,阵阵稻谷香迎面扑来。田间,居民正忙着收割,捆绑的稻谷被有序地堆放在稻田里,在阳光的照耀下,满目金黄。举目远眺,稻田连绵成片,云影、远山、流水 …… 宛若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美不胜收。
▲举目远眺,稻田连绵成片,宛若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
" 以前
这里是一片荒田
杂草丛生
经过土壤改良后
我们种下了这片稻田 "
西丽街道新围片区基本农田复耕团队负责人黄坚告诉深晚记者,他自小就和秧苗打 " 交道 ",今年 8 月 10 日,他和农田复耕团队推进撂荒地利用,让农田重新焕发生机。
▲市民参与收割稻谷
▲脱粒后的稻谷颗粒饱满、色泽金黄
令黄坚惊喜的是,这几天,他在稻田灌溉时,发现田间飞来了特殊的 " 客人 "。洁白的羽毛、挺拔的身体、精巧的嘴型 …… 他发现数只白鹭伫立田间,或在稻田里休憩,或忙着觅食。
如果我们能有鸟儿的视角,这座城市会给我们展示出另一个模样。黄坚说,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检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白鹭的出现是农田改良的成果,也是南山区生态环境改善的印证。
▲西丽田野禾苗壮,稻田引来 " 特殊客人 "
与普通农田不同的是,这片农田是南山区低碳、循环、绿色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复耕团队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益生菌等技术,实现化学肥料及农药零投入,生产一亩水稻,可减少碳排放约 50 公斤。届时产出的大米,将出现在深圳人的餐桌上。
▲成熟的稻谷颗粒饱满,色泽金黄
荒地变身有机稻田是南山北部片区蝶变的缩影。事实上,曾经总面积约 85 平方公里、占南山区域面积约一半的北部片区,与南部相比发展极不均衡。这一片区相比南山中心城区,受制于生态红线、水源保护、历史遗留问题等,成为后发地区。
多年来,南山区在土地发展空间高度紧缺的态势下,坚决实施北部片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经过生态综合整治,南山北部片区 " 破茧成蝶 ",一个 " 绿水青山绕城,金山银山筑城 " 的生态故事正在这里上演。
一汪碧水的守护
铁腕整治,破解历史遗留建筑难题
深秋时分,西丽水库空气清新,绿意盎然,一汪碧水在群山掩映下,波光荡漾。吴斌操纵着无人机,在天空盘旋,定格下这一美景。在他的照片中,远处的高楼与水库风光相互交融,生动诠释了 " 生态城市 " 的环境主题。
▲吴斌镜头下的西丽水库
自 2002 年来到深圳,热爱摄影的吴斌就时常前往南山北部片区采风。
清晨,每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中沉睡,吴斌便早早驱车来到塘朗山,等待日出,从各个方向拍摄山区全景。傍晚时分,拍摄西丽水库周边的风景,是他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 过去,西丽水库上游的工业区带来很大污染,经过治理后,西丽水库周边面貌焕然一新,日落时分,光线朦胧有层次,拍摄效果会更好。" 吴斌说,他最喜欢的景色是,晚霞照耀下的西丽水库,那是一幅静谧的画面,别有一番雅韵。
▲西丽水库
西丽水库被称为 " 深圳大水缸 ",是南山区、深圳市重要的饮用水源水库。
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了解到,近年来,南山区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契机,深入推进北部片区生态综合治理,举全区之力破解历史遗留建筑处置难题,拆除 288 宗建筑,同步实施西丽水库水质保障工程,释放土地空间,成功破解制约北部片区发展的 " 紧箍咒 "。
在 2018 年清理西丽水库水源保护区内 288 宗建筑的基础上,南山区创新施策,在水库东片区新修燕清溪和雨水转输管道,将西丽水库东、西片区雨水引流至水库流域外的大沙河,不再往西丽水库汇水,实现饮用水源与污染风险区物理隔离,消除水库周边污染威胁。与此同时,落实最严环境监管,铁腕整治水源区违法建设项目,建立健全水源地污染防控和治理体制机制。
" 历史遗留建筑处置不仅破解了北部片区城市管理治理难题,更是走出了一条‘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的新路。"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历史遗留建筑处置后,释放出的土地空间,为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加快各类高校、科研机构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空间支撑,有力提升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一座城的蝶变
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
近日,坐落于南山区留仙大道南山智园崇文园区内,多项研发、生产、检测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不远处,西丽湖畔湖光山色,哈工大等高校人文荟萃、书声琅琅。一座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际科教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在南山北部片区正冉冉升起。
" 之前偏居一隅的南山北部片区,如今已是科研机构聚集、高校林立、名校遍地。" 在家住西丽街道的市民谯女士看来,南山北部片区如今堪称 " 深圳海淀 "。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崛起的背后是南山区迈向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定步伐
▲大学城
近年来,南山区通过 " 科技产业 + 总部基地 " 双轮驱动发展引擎,自 2008 年起,以 " 腾笼换鸟 " 方式逐步淘汰南山北部片区高能耗、技术含量低的企业,替换为科技含量高、清洁生产型且无工业污染的优势企业。
同时,加大对旧厂房、旧村落升级改造的力度,布局留仙洞总部基地、高新区北区、大学城、西丽高铁枢纽站等重点片区和重大项目。
这里高校资源丰富,人才集中。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已聚集了至少有深圳 50% 以上的高校资源和深圳 60% 以上的高层次人才。
区域环评改革是南山区环境治理创新的重要一环
南山区发挥改革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在高标准规划、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同时,主动将片区 69.8 平方公里土地整体纳入全市环评改革试点范围,探索生态高水平保护实践新模式,实现产业发展、空间开发、环境管控落实到 " 一张图 "。
保护更严格发展才能更充分
今年以来,碳中和、碳达峰成为生态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南山区践行绿色发展,率先打造区域特色的低碳建设模式,先行先试,将碳减排纳入生态环境管理图则,依据产业现状碳排放评估和未来碳排放预测,明确重点项目建设和片区综合整治低碳化要求,在全国率先探索制定政府投资类建设项目落实碳排放全过程管理指引,推动打造低碳发展先锋等。
▲南山区景色宜人,绿意盎然,碧水共蓝天一色。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供图
未来,南山区将致力于把北部片区打造为升级版的 "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教城 ",通过产学研高效转化的创新优势,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核心区,推动南山区走向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同时,严格环保准入,全面落实 " 放管服 " 要求,实施区域环评改革,多数项目实行清单式管理,豁免环评手续,为 " 绿水青山 " 转化成为 " 金山银山 " 提供有力保障。在新的历史航道中乘风破浪的南山值得期待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实习生 张少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