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1-26
深晚报道|2021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论坛在深举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1 月 26 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 2021 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以 " 绿色发展,合作共赢 " 为主题,为期两天。

该论坛旨在进一步拓展与欧洲有关国家及地区在绿色科技创新及合作的空间和维度,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持续深化与欧洲科技及产业的互信交流,落实深圳关于 " 科创中国 " 试点建设工作总体部署,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论坛现场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有广阔的市场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频繁地参与到国际科技协同创新网络中。中国科协一直以来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一向重视与欧洲各国开展科技合作交流。本届论坛聚焦中欧共同关注的绿色高质量发展,邀请中欧专家学者进行深度研讨,将为推动全球绿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建军在致辞中提出,本次论坛打造了中欧科技创新领域产学研融高端对话与合作平台,对于推动中欧科学界交流互动,促进中欧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及科技服务业务实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蒋宇扬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围绕绿色创新、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可持续金融等领域展开研讨,目的是搭建中欧民间科技交流平台、探索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新路径、探讨绿色发展及相关产业链亟待开展的技术攻关问题,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新生态的建设,助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在开幕式暨主旨论坛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原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就 " 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创新 ",德中关系委员会主席、德国联邦议院前副议长 Hans-Peter Friedrich 就 " 欧洲与中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在绿氢领域的合作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赵新力就 " 后疫情时代的中欧科技创新与绿色合作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葛翰 · 阿马拉通加就 " 太阳能光伏:平衡地球的技术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王海江就 " 发展氢能对实现双碳目标的作用 ",欧盟研究与创新中心负责人萨拉 · 梅迪纳就 " 中欧绿色发展的合作 ",德国工业 4.0 研究院执行院长约翰纳斯 · 维泽图姆就 " 回顾绿色科技发展的道路及探索新的中欧绿色发展合作模式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敏就 " 我国雾霾污染成因研究之中欧合作 " 分别做了主题分享发言,为中欧科技合作建言献策。

2021 年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论坛由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国际科技创新产融对接活动、2021 中欧第三代半导体高峰论坛组成,邀请了中国及欧洲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科技组织、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产业园区、创新载体、投资机构等代表,共同探讨中欧创新要素整合及科技发展协同方向与路径,构建开源开放创新成果发布平台,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新生态的建设,助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论坛从多角度、多学科、多领域共同探讨了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前景,为推动全球绿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相关标签

科技创新 绿色发展 院士 德国 深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