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现场制作岭南特色甜点姜撞奶、包粽子、插花、刺绣 ……11 月 23 日,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广东实验中学和广东省基础教育劳动教育学科教研基地承办的 "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 交流活动在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举行。当天,广东省内相关学校负责人及专家共同探讨劳动教育的实践和创新,全面展示广东省基础教育劳动学科教研基地的阶段性成果。现场还举办了广东省基础教育劳动教育学科教研基地揭牌仪式和广东省基础教育劳动教育学科教研基地实验学校授牌仪式。
科技 + 劳动,非遗 + 劳动
劳动教育主题多样
劳动教育成果展示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学生们在现场制作岭南特色甜点姜撞奶、包饺子、插花、刺绣、展示 " 多功能行李箱 "、卧床人士流食智能喂食器,记者发现现场展示的劳动教育成果主题多样,包括制作美食、体验非遗、科技研发等。
在一个热气腾腾,散发着淡淡的生姜味和奶香味的摊位,传来这样的声响:" 同学好,我想要一碗姜撞奶。"" 好嘞!这就给您做。" 广州市南沙区湾区实验学校八年级的三位同学正在有条不紊地给师生们制作姜撞奶和酒酿小丸子等甜点。负责该摊位的李同学告诉记者,在课堂上学习了姜撞奶的制作技巧之后,回家也会多加练习," 学会之后,在家就可以做给爸爸妈妈吃了。" 广州市南沙区湾区实验学校的 " 文化岭南 · 香云纱 " 摊位,记者还看到同学们展示了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制作的香囊。
在广东实验中学的摊位上,此前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 " 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创新潜力奖的 " 卧食宝——卧床人士流食智能喂食器 " 再次亮相。"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年多的研发和五次产品方案的迭代,最终才完成项目。" 项目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体现了科技与劳动教育的结合,目前项目团队已根据 " 卧食宝 " 发表一篇论文,申请一项专利。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所所长邹立波在汇报劳动教育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的工作进展与实验设计中提到,已有 130 所省市学校立项为广东省基础教育劳动教育学科教研基地实验学校,开发了校园小农田课程、社会实践基地课程、研学实践课程、城乡结对劳动课程,构成校内外相结合的地方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 以劳育劳 "
劳动是实现劳动教育的路径和手段
2020 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指导纲要》)接连出台,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被纳入国家教育方针,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彰显。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应当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交流会上,教育部劳动教育教指委成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王红指出,要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 " 新 " 地位,劳动教育已从育人的路径和手段提升到育人目的本身。" 过去的劳动教育更多是作为实现其它四育的价值追求的一种手段,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在于以劳育劳,在于促进人们习惯劳动、热爱劳动,促进劳动素养的养成,它就是本身,就是目的。"
在她看来,劳动是实现劳动教育的路径和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使用于劳动教育," 比如,脑力劳动也是一种劳动形式,但是它并不适合作为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当更多地以能流汗、出力的劳动形式实施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地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让大家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蔡骘认为可以探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契合点," 我们一直都认为劳动教育应当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关键是探索科技和劳动教育的融合点。" 他发现,并非所有的科技项目都能与劳动教育融合,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需要长期进行体力劳动的科技项目往往能更好地与劳动教育融合。
例如,广东实验中学王明新老师演示的《智能家居——垃圾分类智能化》一课选取集感应开关器、自动打包、智能换袋功能于一体的家用智能垃圾桶为教学对象,采用童心派控制器进行设计和编程,让学生们真正动手操作。蔡校长表示,学校正在创建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的三级劳动课程体系,劳动体验课程、劳动兴趣课程、劳动智慧课程,从而为同学们提供多元化劳动课程选择。
仍需探索劳动素养表现性测试工具
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次修订将其第五条由 "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修改为 "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教育落实为国家法律规范。
《意见》提出要将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推进劳动教育。
邹立波在交流会上提及,目前广东正在探索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具体做法包括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探索表现性测试工具,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评价。" 表现性测试工具的研究非常有意义,劳动教育已纳入国家法律规范,如何具体衡量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仍需各大基地实验学校探索。" 邹立波说。
王红认为在推进劳动教育初期,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将劳动教育纳入综合素养评价、升学考核依据等形式,能引起人们对培养劳动素养的重视。" 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更多的不是强调掌握技能,而是要改变对劳动的态度。要在劳动当中,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她认为,长期以来社会文化中存在轻视劳动的现象,反映到教育体系当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职业教育的不重视。" 推行劳动教育,正是为了治疗这一‘社会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采写:新快报记者杨喜茵
摄影:新快报记者夏世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