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宝华:保护从认识开始
▲肖宝华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海洋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中国珊瑚保护联盟副主任委员、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珊瑚礁普查首席科学家,中国海龟保护联盟国际海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20 年,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 年)》,明确提出 " 聚焦海洋生态与文化领域,加强特色海洋生物保护,打造绿色活力海洋名城 ",此次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在深举办,充分展示广东省以及深圳市特有的保护物种,让广大市民近距离了解这些在深圳海域朝夕相处的水生野生动物。同时,此次水生野生动物宣传月安排举办了系列精彩的线上线下活动,邀请了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并有很多市民可看、可读、可互动的节目,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水生保护动物,提高海洋意识。
目前国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明显 " 重陆轻水 ",有主观原因更有客观原因。但是随着社会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快车道,这种局面一定会得到改善。
建议深圳建立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应急机制,建设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基地,让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有快速响应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加强研究与互动宣传;在适当的保护动物栖息地设立禁渔区或者水生野生动物保育区,把水生野生动物赖以生存栖息的空间更多地归还给它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陈炳耀:深圳有能力贡献更多智慧、经验、力量
▲陈炳耀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内首个发现和研究布氏鲸的科研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鲸豚种群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毒理生态学研究
目前国内有一些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对鲸豚类海洋生物开展了一些科普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整体上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让更多的科学家参与到科普工作中,与政府和民间组织开展更好的合作,从而保证科普工作的专业性、趣味性、多样性。除了继续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也要想办法拓宽受众范围,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完全可以纳入工作对象。现在科普力量明显不足,导致科普场次非常有限。所以,要做好鲸豚类海洋野生动物的科普工作,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必须拧成一股绳,才能把科普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整体提升上来。
海洋里的水生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大、流动性强、观察难度大。因此,目前保护工作最大的短板还是本体调查基础薄弱,很多物种的资源调查工作都不尽如人意。建议发动更多有志于海洋野生水生动物的公益组织参与到监测工作来,通过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成长为科研机构的助手,同时把他们培养成传播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理念和方法的 " 种子选手 ",影响和发动更多公众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深圳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基础条件,我觉得完全可以先行一步,为水生野生保护工作贡献更多的深圳智慧、深圳经验、深圳力量。
颉晓勇:中华鲎保护成果助力深圳树立表率形象
▲颉晓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致力于中华鲎人工繁殖、养殖、增殖放流、资源保护等相关工作
中华鲎是来自 4.75 亿年前的珍稀 " 活化石 " 物种,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是鲎试剂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对于保障我国医疗检测安全至关重要。然而近 30 年来鲎资源衰退迅速,2019 年 3 月,中国鲎被定为 " 濒危(EN)"。事实上深圳曾经是中华鲎的自然分布区,目前虽然数量极少但尚未在深圳附近海域完全灭绝,因此在深圳海域开展中华鲎增殖放流工作是比较恰当且必要的。建议深圳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中华鲎保护工作的关注程度,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或其他有生态补偿需求的单位主体借鉴大鲵、鲟鱼等珍稀濒危水生动物资源恢复、危机解除的成功经验,加入到中华鲎科学增殖和保护的工作中来。我相信,中华鲎保护方面的成果对于深圳在全国树立表率形象,具有重大且积极的意义。
除了中华鲎,深圳周边海域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值得政府和民众关注的主要包括鲸豚类、海龟类和珊瑚等。针对这些物种,我认为需要继续扩大宣传,调动多方面的社会资源,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重要海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洪孝友:了解水生野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洪孝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国内第一个以鼋为研究对象的博士,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龟鳖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成员
相对于陆生野生动物,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难度更大,这是水生野生动物相对复杂的栖息环境决定的。由于水生野生动物主要在水里生活,首先它的资源本体调查难度就比陆生野生动物要大,而且也不利于人类对它们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而对陆生野生动物的直接观察就相对简单一些,可以借助的装备也更多,比如在今年的云南野象北迁事件中,野象的行为几乎被全程监控,政府和研究机构可以非常及时地正确做判断和应对措施,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水生野生动物身上,要做到这个程度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公众,了解和认识水生野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做到了正确认识、了解一个物种,我们才有可能知道怎么正确地做好保护工作。就拿我研究的鼋来举例,首先这种动物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历史上曾经衍生出很多关于这种动物的神话传说,比如《西游记》中驮唐僧过通天河的那个大鳖,其实就是鼋。另外一些成语故事也与它有关,比如鼋鼍为梁,人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典故,在了解动物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另外,鼋所代表的龟鳖类动物不仅在漫长的物种进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而且鼋作为江河里的旗舰物种,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所以保护这些水生野生动物,对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申剑:海洋生态保护宣传工作亟待加强
▲申剑
亿角鲸项目发起人,海洋保护行动者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海洋环保工作的民间人士,同时又是一名开放水域潜水员,我拥有与普通人不同的观察海洋的视角。近年来我去了很多国内适合潜水的海域,发现了很多让我感到惊艳的地方。我感觉目前国内海洋环保工作在传播上做得很不够,以至于很多人不知道从政府到民间,其实在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工作中做了很多尝试。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国家对海洋环保的重视以及采取的具体行动,会激发更多的人来参与,也会让大家对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更有信心。所以,积极主动的宣传报道在这项工作中非常重要。我们在做公益传播时发现,人们更愿意去保护他们所热爱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要真正做好海洋环保工作,专业并且正向的传播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海洋环保还面临民间一些盲目放生行为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环境问题,这个问题同样需要加强对公众的科普教育来解决。公益组织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宣教工作,配合政府做好科普宣传,同时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徐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