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纷飞时,这里的乡亲披肝沥胆,为胜利而战;和平年代里,淳朴的村民克服各种困难,播种明天;脱贫攻坚中,八方关爱如潮水,为他们打造爱心项目:污水厂拔地而起,新公厕清洁卫生,图书室墨香四溢 …… 这些暖心举措,源自 2019 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期间,广东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 " 省扶贫基金会 ")在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办、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办指导下设立的 " 助力脱贫攻坚献爱心项目 "。
至今已筹集约 2800 万元,为梅州大埔县、兴宁市、五华县、河源东源县、韶关始兴县、清远连南县、连山县及湛江等部分革命老区、苏区、少数民族地区完善基础设施。
掘深井得清泉 几代人梦想成真
摆好洗菜盆,拧开水龙头,清亮水流哗哗下落,叶菜在盆里几个翻身,翠绿欲滴。" 以前别说洗菜,泡茶都没有饮用水。现在真方便,全村几百人,哪一个不感恩?" 村民余伯边干活边聊着,满面笑容。
饮用水到户,是湛江雷州市沈塘镇余上村几代村民的梦想。" 过去喝的是‘黄泥汤’,从水塘取回家,沉淀几天才能用。" 村长余开建告诉新快报记者,余上村是革命老区村庄,地处偏僻,一直未能解决集中供水问题,全村 251 户 878 人,饮水只能靠地面积的雨水或自家打井,水质检验难合格。
湛江雷州市沈塘镇余上村完善饮水工程的设施房。
徐闻、雷州、廉江等革命老区地处粤西雷州半岛,多数老区村散落偏远地区、住户分散,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比较突出。2020 年 3 月,广东省老促会与湛江市老促会共同开展了湛江市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调查,并与广东省扶贫基金会几赴现场调研,共同探讨,确定徐闻、雷州、廉江、开发区等三县一区九个村列为解决饮水安全突出的对象,决定设立 " 完善饮水工程 " 项目。
湛江徐闻县下桥镇横都村举行通水验收仪式。
余上村是项目实施地之一。2020 年 10 月 23 日,挖机隆隆,工程破土动工。在全村人的注视下,施工方历时半年深掘 200 米取甘泉,并铺设村中管网入户,安装了一套处理日供水量 600 吨左右的净化水设施。供水设施建成投入运营后,能保证该村 800 多名乡亲喝上 " 深井净化水 ",对改善村民的生活用水质量,促进村民饮水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在梅州五华县岗阳村,工人正在安装污水管道。
建污水处理厂 共治共享新农村
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除饮用水安全问题外,还普遍存在污水乱排乱放,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污水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农村社会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前些年,梅州市五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德祥对梅州市五华县域内污水排放问题如鲠在喉,他说,广东省扶贫基金会 " 助力脱贫攻坚献爱心 " 的子项目即五华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为该县科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做出巨大贡献。
在梅州五华县榕树村,工作人员在污水终端出水口进行水质取样。
据张德祥介绍,按照梅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水质达到 II 类以上的村不需要再建污水处理设施的要求,五华县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设施的总任务数为 659 座。" 建设资金短缺,项目建设选址难,设施长效管护难。我们的任务不可谓不重。"
污水处理问题关乎民生福祉,亦与乡村振兴环环紧扣。在当地相关部门人员带领和陪同下,广东省扶贫基金会深入调研污水处理情况和乡村振兴需求,决定为兴宁、五华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20 个,以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农村水环境。
从 2020 年开建至今,五华县已动工兴建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设施 422 座,日处理能力 24043 吨,其中建成运行 304 座、日处理能力 16378 吨;在建 118 座、预计日处理能力 7665 吨。据介绍,目前五华县共铺设雨污分流管网 840 公里,接户数 22504 户,已开展水质监测的有 121 座,水质均达标。
梅州五华县双华镇苏区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
在社会各界的合力推动下,2021 年,五华县计划建设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设施 100 座," 目前已全部动工,竣工 90 座。" 张德祥笑着说,凝聚社会力量和资源,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是激活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我们的目标是共同构建生活污水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在韶关始兴县禾花塘村新修建的图书室。
记者了解到,连续两年,省扶贫基金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筹款,为粤东西北革命老区苏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公厕、污水处理设施和完善饮水工程筹集资金并推动各项目落地。截至目前,爱心项目已为大埔县、东源县、连南县、连山县、始兴县、兴宁县等地 20 户以下自然村建设 83 所新农村公厕和 9 所图书室,为兴宁、五华建污水处理设施 20 个,为湛江地区雷州、廉江、徐闻、湛江开发区的 9 个革命老区村完善饮水工程 9 个。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图片:受访者提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