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11-30
精致理念,引领兰州文明前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初冬的兰州,街道干净整洁,商超店铺充满了烟火气,交通四通八达,车辆通行有序。黄河岸边,斑驳的阳光跳跃在褪去绿装的树丛,欢声笑语洋溢在老人孩子的脸上。看云看山看水,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安乐祥和。

自 2019 年兰州市启动 " 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精致兰州’ " 三年行动以来,一项项工程建设为这座城市注入满满的幸福感。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这个总目标,深入开展 " 精致兰州 " 建设,精心规划、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精神滋养,致力建设有魅力、有特色、有活力、有温度的高端品质之城,彰显兰州精致大气的美丽形象。2020 年 11 月 20 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兰州市被正式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精致兰州建设盛开出 " 全国文明城市 " 之花,从刚开始的一个愿景到如今融入每一个细节,城市建管水平不断提升、市民综合素质持续增强、良好社会风尚日趋浓厚,整个城市的形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了广大市民、来兰投资客商和外地游客的一致肯定,也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规划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近年来,兰州市将 " 都会城市,精致兰州 " 的发展定位深度融入规划管理,擘画了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规划蓝图。稳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启动《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年)》编制工作,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完成 " 双评价 "" 双评估 " 等 " 规定动作 " 的同时,找准符合兰州实际的 " 自选动作 ",先后开展了兰西城市群战略落实与兰白都市圈协同发展、黄河北部山地公园体系与未利用地整治等 13 项专题研究。编制实施了城市色彩、地下空间、城市 " 双修 " 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实现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全覆盖和成果法定化;开展了金天观—洪恩街、" 读者印象 " 精品街区等城市设计,研究出台并深化落实兰州市十五分钟生活圈配套规划等成果,成立专家品质委员会引入高端智库助力城市规划管理。着力优化城市空间格局,科学有序做好城市更新,统筹推进 " 抽疏 " 战略,持续加强对建筑风貌、建筑高度、城市色彩、第五立面、城市天际线等方面的规划管控,制定了《兰州市黄河两岸建筑立面设计导则》《兰州市沿黄城市立面改造提升规划》;科学管控引导一河两岸城市立面和面城山体景观,塑造山水城市风貌特色。

规划的核心要义,在于落地实施。兰州市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全力支持重大项目落地建设,2016 年以来,全市(不含兰州新区)共批准土地转用征收 436 宗。理顺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创新土地供应模式,土地储备入库和出库面积实现了持续增长,同时着力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2016 年以来,市本级(含高新区和经济区)供应土地约 6.14 万亩,为城市的拓展开发铺就蓝图。

下一步,兰州市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确定的各项安排部署,科学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力打好规划编制攻坚战,在加快报批实施、做好 " 监管用 " 并重方面求突破;聚力打好资源保护攻坚战,在推动生态修复、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方面求突破;聚力打好规划管控攻坚战,在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方面求突破;聚力打好要素保障攻坚战,在推进市场化供给、创新储备供应机制方面求突破;聚力打好惠民服务攻坚战,在地质灾害防治搬迁、化解历史遗留 " 登记难 " 方面求突破。

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向高品质迈进

近年来,兰州市着重在城市建设上打造精品工程,重点实施了城市景观、夜景亮化、特色文化街区、路网、架空线缆入地、老旧楼院治理等项目,精心筛选确定了 " 都会城市、精致兰州 " 标志性工程,着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品质形象。

城市道路是展现城市形象与活力的窗口。完善的城市路网体系,可让城市 " 血脉 " 更加畅通。" 现在太方便了,我可以从南滨河路前往北环路,这比以前要快多了。" 家住雁东路附近的张先生高兴地对记者说。

城市道路每年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作为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的民生工程、畅通工程,9 月 30 日,包括兰州市南滨河东延路段(西起雁白黄河大桥东至柳忠高速桥)在内的三条道路相约开通。这三条道路的建成有效提升我市主城区和雁滩片区的交通效率,完善了道路微循环体系,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同时还对提高我市的防洪抗灾能力,美化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我市着重加大疏解道路的建设。围绕服务雁滩片区、兰石片区、崔家大滩等城市新开发区域和奥体中心等重大项目,积极推进道路建设。目前,兰石片区 T112 号、T194 号等 6 条道路已基本建成,T532 号道路、B346 号路正式通车,T607-1 号路主体建成具备通车条件。奥体中心周边 T092 号等 4 条道路已进场施工,预计 2022 年 2 月建成通车;雁滩片区 B640-1 号、B621 号路正在办理规划手续,预计 2022 年底前建成通车;崔家大滩 B093 号等 3 条道路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主体结构累计完成 94.1%,8 个站点主体结构已封顶,8 个区间已实现洞通,正在进行轨道敷设。此外,今年还完成管廊主体建设 1.48 公里,累计完成管廊主体建设 15.35 公里。马滩片区管廊项目投入运营,累计完成热力、电力、燃气等各类管线入廊 8.31 公里。" 十三五 " 期间,兰州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入围全国十大交通畅通进步城市。近年来通过整治细小问题 2.45 万个,打造 " 精致点位 "277 个,以一个个 " 精致点位 " 托起了 " 精致兰州 " 建设全局。

作为省会城市,如何加快发展、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直是兰州市委、市政府思考的重大问题。" 十三五 " 期间,兰州市每年市级财政支出 80% 以上用于民生投入,改造老旧楼院 160 处,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 100 个、惠及 10.82 万户 30 多万人。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快了老旧小区改造。2020 年改造的 416 个小区目前已完工 281 个小区,今年实施改造的 486 个小区已开工 306 个小区,为老旧住宅加装的 300 部电梯已完工 242 部,正在建设 58 部。同时,推动小街巷线缆入地,计划年内完成 135 条小街巷线缆入地工作。目前城关区已陆续进场施工,其他各区正在开展线缆捆扎工作。积极推动城市更新试点,制定《兰州市城市更新试点方案》,积极申报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对接中建集团等重点企业,在雁滩片区开展综合整治暨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目前," 读者印象 " 精品街区项目稳步推进,敦煌研究院、甘肃画院、读者集团、省考试院外立面改造工程已完工,文化交流中心已完成,其余子项目正在按计划积极推进。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项目的东西洞口工程及金回中异地重建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项目在办理前期手续的同时,同步进行土方作业及办公楼、污水综合处理车间、火炬、储气柜、脱硫装置及锅炉房施工,计划年底前建成。天水路交通节点改善项目的 A、B 匝道总工程量完成 90%。霍去病广场地下通道主体施工 60%,天水路地下通道天基坑开挖周边支护桩和西出口部分基坑土方开挖 , 预计 2022 年 1 月底完工。智慧路灯改造项目已完成和政路天平街、酒泉路省政府周边及广场北侧、广场南路、东岗西路与东郊巷丁字路口、和政路共 146 根智慧路灯建设和 S607 号路 32 根智慧路灯的基础浇筑。五泉下广场提升改造项目也有望于年底前正式启动建设。安宁区深入推进 " 十里桃乡 " 再造工程,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累计建成小游园 19 个,新增绿化面积近 33.5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44.1%,位居全市首位,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整体风貌逐渐显现。七里河区八里镇、西果园镇、黄峪镇总体规划获批,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整体开发、兰阿公路拓宽改造、沈家岭战场遗址保护等重点项目启动实施且进展顺利。

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住房、社保等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在城市更新发展的过程中,民生得到改善,市民的幸福感逐年提升,伴随着一个个重点项目或工程的完工,全面反映了兰州人民聚精会神、奋斗追赶的精神风貌,展现出兰州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

生态优先做好黄河文章

兰州,因河而名、因河而美、因河而盛,做好 " 黄河 " 文章,不仅是兰州立足实际,挖掘和盘活自身资源的有效手段,更是加快打造 " 都会城市 精致兰州 " 的现实需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 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 的殷切嘱托,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做好黄河文章,加快实施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黄河兰州段出境水质综合评价连续稳定达标,实现了 " 一河净水送下游 "。

坚持生态优先,巧做 " 山水 " 文章,按照 " 一园一主题 " 的理念,兰州市对沿河 10 个主题公园进行了改造提升,打造了马拉松公园马鞭草紫色花海等特色景观。及时修缮小西湖公园古建筑、加固修复水车、改造马拉松公园园路,大力提升园林景观档次。按照 " 增绿、添花、加彩 " 的思路,对核心区 20 公里公共绿地进行全面提升,全面展现了黄河之滨一点一景观、一处一主题、一段一特色的独特魅力。同时,做好 " 幸福 " 文章,按照 " 亲近自然、简约适用 " 的原则,新建七里河黄河大桥至雁滩黄河大桥段 5 米宽幅河道健身步道 12 公里,配套建设景观小游园 10 处,绿化美化 10 万平方米,栽植月季、菖蒲等花卉 150 万株,安装太阳能路灯、预警音响等 647 套,打造了核心区 20 公里健身步道循环圈,给市民游客提供了集健身、游览、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慢生活休闲廊道。按照 " 一桥一景、一点一景 " 的思路,实施了核心区小西湖桥至雁滩黄河大桥段 8 公里夜景亮化项目,使 " 夜游黄河 " 成为兰州旅游知名品牌。充分利用滨河空间,因地制宜建成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空竹园等全民健身场所 67 处,增设自助书吧、环保公厕、健身器材、休闲座椅、衣帽架等便民设施 2300 多套,策划推出 " 健步走 "" 荧光跑 " 等全民健身活动,初步建成了沿河运动休闲带,努力建设山青水净岸绿天蓝的滨水景观长廊,精心打造最靓丽的城市客厅,市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 " 容颜 "

一座城市的品质,建设投入是硬件,精细化管理是软件。对每一条街巷进行精细化管理,方能塑造出美丽兰州的精致容颜。街道更干净了,公厕更卫生了,社区园林化了,我们生活的城市也变美了,这是很多市民的切身感受。

" 十三五 " 期间,兰州市突出重点抓管理,市容市貌、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市容市貌大幅改善。城市的管理者以解决市民群众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为突破口,重点组织开展了雁滩地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及城市环境、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攻坚战,市容环境持续改观。环卫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加强环卫作业质量管理,不断提升环卫服务水平,推动市容环境整体改善。加强环卫作业管理。编印、推行西北地区第一个地方环卫作业标准《兰州市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规范(清扫保洁)》,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 93%。在垃圾综合治理方面,坚持狠抓垃圾收运、处理及集中清理,推动垃圾综合治理工作有序实施、开展。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行动,督促各县区清理城市出入口等区域及农村堆积垃圾约 464.3 万吨,城乡环境不断改善。积极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 54 个示范片区及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覆盖居民 87.83 万户,居民户数覆盖率达 78.67%。如今,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深入兰州人的生活日常,兰州也因其成功经验荣获全国垃圾分类示范案例奖,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肯定。

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主要抓手,通过开展规划引领服务、精品工程建设、城市精细管理、交通快捷保障 4 大行动,致力实现兰州市城市品质品位 " 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 "。两年多来,兰州市紧贴市情民情,每年突出一个主题,就重点任务落实、精致项目创建、细小问题治理等工作持续推进,让 " 精致兰州 " 建设落实落细。如今的兰州,城市洁净化水平明显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提高,精品工程建设明显增多,规划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兰州市民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艳玲 吕晟君 王潇旋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韩彤

相关标签

黄河 兰州 高质量发展 统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