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 日," 湾有引力 向光而行 "2021 光明招商大会在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议厅举行。深圳市商务局、光明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以及 TCL 集团、华润、国开行、江苏海晨、西人马等多家企业负责人,各商协会、投融资机构、国际咨询机构代表共约 150 人出席了活动。
▲ 2021 光明区重大项目签约现场。光明区委宣传部供图
光明区委书记、区长蔡颖在致辞中用 " 创新、奋进、多彩、活力 " 四个词向企业家们介绍光明。她表示,热烈欢迎企业家、投资者选择光明、扎根光明," 相信光明一定会成为大家事业发展的新空间、投资创业的新舞台、耕耘收获的新天地,我们期盼与各位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签约仪式上,共有 42 个重大项目签约,计划投资总额超 900 亿元。
大会还举行了特色园区创建授牌、产业专家聘书颁发、招商合伙人授牌、重大项目签约等仪式。
从特色园区创建到重大项目签约 积蓄动能推动光明腾飞
优质产业空间,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不仅对产业空间生态提出了要求,也对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专干实业的意向拿地主体,光明区从产业项目引进到投产涉及到的多个环节、多个部门,提出了 " 能简则简、能优则优、能快则快 " 八大方面 18 条措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企业 " 少跑腿 ",让服务 " 加速度 "。
特色园区是产业空间的一种具体载体形式。近年来,光明区聚焦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特色园区建设,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各种困难压力和挑战,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重构,培育壮大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先进产业集群,不仅提高了经济发展密度,同时也提升了园区创新发展能力。招商大会上,光明区向卫光生命科学园、恒泰裕华南医谷、光明天安云谷(一期)等 10 家特色产业创建园授牌。
数年间,光明从一片荒地变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平台、龙头科技实体相继落户。这不仅离不开优质企业,也离不开一批批优秀产业专家的辛勤灌溉。光明区向首批 6 名产业专家颁发了聘书,包括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雪琴、深圳纽迪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灏等人。
为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投资机构、银行券商等资源优势,共同打造精准招商工作新模式,共促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光明区还开展了首批招商合伙人的遴选,向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深圳上市公司协会等 9 家招商合伙人授牌。
招商大会签约仪式上,共有 42 个重大项目签约,计划投资总额超 900 亿元。据了解,今年以来,光明区立足科学城定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先后举办 40 场招商推介活动。这些项目的合作签约,将进一步推动光明区产业的集聚发展。
从创新生态赋能到一流政策体系支持 打造最有潜力的发展热土
来自五湖四海的企业汇聚光明、投资光明、建设光明,光明正日益成为深圳最具魅力、最有活力、最有潜力的发展热土。
光明区以一流创新生态赋能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畅通科研成果产业化通道,确保科学研究既能 " 下蛋 ",更能 " 孵化 "。规划建设 "9+10+2+2" 共 23 个科技创新载体。其中,鹏城云脑Ⅲ列入国家 " 十四五 "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深圳湾实验室入驻科研团队 80 余支,战略科技力量越来越强。高标准打造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形成 " 楼上创新、楼下创业 " 综合体模式,孵化集聚 16 家创新型企业。成立光明脑与健康科技技术产业创新中心,配套 6 万平方米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专业化园区。建成 7 个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覆盖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正在形成。未来,光明将坚持科学赋能产业,构建环大科学装置产业带,打造 " 科产创 " 深度融合的新型科研经济增长极,为光明企业实现新发展提供创新动能。
光明区以一流产业集群牵引产业发展。围绕智能产业、生命科学产业、新材料产业三大主攻方向,打造以龙头生态型企业为牵引、上下游产业完整的一流产业集群。光明坚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支持产业形成集群效应。目前,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已集聚 250 家规上企业,新材料集群已集聚 290 家规上企业。未来,光明区还将按照全市 "20+8" 产业布局,落实一张产业集群重点项目清单、一套产业集群创新体系、一套产业集群政策工具包等 " 六个一 " 工作要求,推动 "8+5" 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光明区以一流土地空间支撑产业发展。编制出台 "1+1+5+1" 产业空间政策体系,规划打造四大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推出 10 万平方米级产业净地 100 公顷、10 万平方米级特色园区 10 个,推动空间统筹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同时,深入实施 " 两个一千万 " 工程,今年已建设纳管高标准产业保障房 380 万平方米,今后 5 年筹集高标准产业保障房 2000 万平方米以上,形成 " 空间等项目 " 的良好局面。未来,光明区将充分发挥光明空间优势,结合 " 产业需求 " 和 " 人文供给 ",对层高、承重等生产要素进行专门定制,对居住、休闲等生活配套进行专项提升,打造职住平衡的现代化、高品质产业社区,为光明企业扩大优质产能提供高品质空间资源。
光明区以一流政策体系支持产业发展。瞄准 "8+5" 产业发展方向,升级迭代 "1+4+N" 政策体系,不断提升政策的精准度和鲜活度。安排 6 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 5 支产业引导基金,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领域专项扶持一揽子政策,推动形成世界一流合成生物创新发展高地,也即将出台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主导产业的专项支持政策。未来,光明将聚焦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打造全链条产业政策体系,着力解决企业落户、研发、融资等发展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全方位支持企业在光明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光明区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产业发展。常态化开展 " 区 - 街道 - 社区 " 三级领导班子挂点服务企业活动,第一时间处理解决企业关心关注的发展问题。搭建一站式创新创业智慧服务平台,推动 857 项政务服务实现 " 秒批 " 和 " 一网通办 "。全力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目前已经集聚了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实验光明部和中大附七、深圳市中医院为代表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落地全国首座西方美术馆,近三年新增中小学学位 2.85 万座,2022 年新增供应公共住房 1.7 万套以上,今后 5 年新增 5.3 万套。未来,光明区将积极践行 " 有事服务、无事不扰 " 的理念,用足用好光明的住房资源,以房引才、以房留才,打造人才宜居港湾,努力让每一位光明投资者安心创业、舒心生活、放心发展。
从经济高速增长到城市加速嬗变 大开发大建设创造光明奇迹
2021 光明招商大会举办的地点是在光明云谷。这里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两所高等院校,坐拥 25 万平方米智慧公园景观生态,享有千亩花海、光明湖等大尺度都市田园风光,周边人才住房、学校、医院、酒店等配套设施完善,未来,将打造 " 科产城人 " 深度融合的科学社区,提供 220 万平方米产业用房,成为环大科学装置产业带的重要节点。
从一片旧厂房的光明北工业区,到充满现代感、国际范的光明云谷,光明区仅用了 3 年时间,这是光明大开发大建设最好的见证,也是光明的发展缩影。
光明是一座创新的城。建区之初,光明区就扛起了市委赋予的 " 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 重任,此后又被赋予建设 "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 的光荣使命。科学的烙印刻在了光明发展的方方面面,创新成为融在光明血液里的基因。光明因创新而涅槃,也必将因创新而实现跨越腾飞。
光明是一座奋进的城。成立行政区的这几年,光明区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GDP 增速稳居全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连续 4 年保持 20% 以上的高速增长,企业数量以年均 15.7% 的速度增长,规上、国高企业双双突破千家,成为深圳增长潜力最足、发展势头最猛的板块之一。
光明是一座多彩的城。这里有欣欣向荣的现代都市,也有草长莺飞的山水田园,一座座 " 科学重器 " 掩映山水间,一个个科技园区创新涌动,260 个公园遍布全区,人均绿地面积达 30.9 平方米,茅洲河一河两岸风光旖旎,自然之美、城市之美、科学之美在这里尽情绽放。
光明是一座活力的城。这几年,光明的人气越来越旺,2020 年常住人口达到 109.53 万人,十年增长近 130%。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以年均 61.2% 的速度增长;累计引进、培养各领域高层次人才超过一千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49 人。
让 " 科学家心生向往、企业家心无旁骛、创业者心怀梦想 ",这是企业家的心之所向,也是光明区委区政府的郑重承诺。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王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