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 日,记者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0 年,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1%,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第二梯队。《甘肃省 " 十四五 " 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全省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企业主体地位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在重要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科技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甘肃省 " 十四五 " 科技创新规划》是甘肃省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科技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指导甘肃省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共包括 12 部分。2021 年 9 月 6 日,十三届省政府第 144 次常务会审议通过《规划》,9 月 27 日,省政府办公厅全文印发了《规划》。
《规划》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为总揽,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优化创新支撑体系,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创新人才,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引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规划》编制以国家 " 十四五 " 期间的科技创新部署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主要依据,对全省 " 十四五 " 时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布局、重点任务、重大举措等内容进行了部署。《规划》内容既与 " 十四五 " 期间国家科技创新部署紧密联系,又与省委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和省 " 十四五 " 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领域保持一致。
《规划》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突出战略科技力量的培育壮大。结合甘肃实际,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引领,从完善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布局、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等方面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突出增加科技投入的保障机制。发挥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投入潜能,撬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形成财政资金、企业资金、金融资本等多元投入新格局。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在国有企业考核评价中加大研发投入的考核权重。《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全省 R&D 经费强度达到 1.5%,省、市、县三级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 2.5%、2%、1%。
三是突出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引领。以 "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 为目标,强化优势领域 " 必保 "、关键方向 " 必争 "、前沿布局 " 必跟 ",实施核心关键技术攻坚行动,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突出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造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培育壮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各类人才队伍,优化人才激励评价机制,形成结构合理、有机衔接、支撑有力的人才布局。
五是突出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眼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部署和谋划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和重点技术研发专项。积极探索 " 揭榜挂帅 "、" 赛马制 "、" 定向委托 " 等科研项目组织实施的新模式,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
六是突出创新生态环境的营造优化。围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改进项目组织方式、科技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交流合作、军民协同、知识产权、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对于 " 十四五 " 期间我省在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方面的安排问题,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说,《规划》首次提出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重点包括 4 个方面。一是以中国科学院在甘院所、兰州大学、中央在甘企事业单位为主要依托,联合省内高校院所和骨干企业,争取部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二是优化整合省内现有创新平台,统筹布局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大类平台。三是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加快形成支撑我省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学科体系。四是支持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集聚行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创新要素和高校院所科研力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升级。
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方面负责人还就《规划》在基础科学研究、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 双轮驱动 " 等方面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文 / 图 / 视频
编辑丨王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