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 日上午,作为第八届深圳文学季系列活动之一,由深圳市文联主办、深圳市作协承办的孙夜诗歌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石家庄、沈阳、广州、深圳等地的诗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围绕孙夜诗歌进行深入研讨,评析其诗歌的艺术风格、审美意象和思想内涵。
孙夜,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深圳,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写诗,出版有《我需要的七》《新地址》《今夜把事物分开》等诗集。研讨会上,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王国猛在致辞中分享了他的诗歌观念。他非常赞同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说的 "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认为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要体现自身的志向。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诗选刊》主编刘向东称孙夜有着自己的诗歌伦理,认为他坚守着对诗性直觉的信任,对诗性的超越,但是他不忘记对具象的描绘,而且对具象的描绘具有不可名状的耐心。《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文学评论家韩春燕称赞孙夜的诗歌语言像清水洗尘,把语言很多的杂质去掉了,给予词语本身的熠熠发光。
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评论家李犁认为,孙夜是一个 " 早熟而晚成 " 的诗人," 他对于诗歌的专注度、风格的形成,形成得晚,但是他非常早慧,因为在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已经非常地本质化了。所以他早熟与晚成非常适合现在的状态 "。他的诗气息非常猛烈而充满底气,这些气构成了诗歌的一种气韵,气韵生动主要是个人的生命力非常强大,但他表达时非常平和、亲近。但又在读者毫无防备之时显露出锐利的一面。李犁指出,这源于孙夜扎实而宽厚的创作基础。他静穆、深情、禅净、轻灵和淬炼的风格,让他具有深圳诗歌的领袖气质。
《作品》杂志副主编、诗人郑小琼坦言,自己之所以喜欢孙夜的诗歌,是因为他的诗歌中有非常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特别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广东省作协创研部主任、作家周西篱认为很难用什么主义来给孙夜的诗歌贴标签。" 他的感性如此充沛,他的理性又是如此强大。" 周西篱表示,孙夜的诗歌所呈现的个体存在和精神世界,是复杂多面的,我们在阅读诗人种种精神遭遇的同时,犹如镜像之观照,能拽出一直隐藏在现实的外套里的灵魂,有急切地与他呼应的渴望,有分享他的歌唱和忧伤的渴望。
" 他把自己活成了一首诗,他的诗和为人是统一的。" 诗人、作家熊育群表示,深圳是经济特区,是最充满欲望的地方,孙夜作为一个诗人在这样的场域中却还一直保持浪漫的情怀,非常难得。作家杨争光则认为诗最重要的就是有诗意,而孙夜的诗是比较有诗意的,经得起一读再读。
" 孙夜的诗歌里总携带着我们记忆里无数美好的情感和经验,以及我们渴望拥有的所有东西,乡村、护院、庄稼、房舍,一些爱,以及因为爱带来的忐忑、伤害。比如说他的诗歌《九月你》的‘你’我就认为可以理解为我,作者自己。还有他的《一片黄叶子》也是被大家反复提及的作品,‘我要在你的水面多漂一会儿,那是我特意准备的花,我总想为你发出金色的光芒’,这些诗让我多么迷恋这份平静。" 广东省作协创研部主任、诗人、作家周西篱表示,孙夜的诗歌所呈现的个体的存在和精神世界是复杂多面的,我们在阅读时看到了诗人种种精神上的遭遇,同时我们也流入镜像之关照,使我们拽出一些隐藏在现实外套里的灵魂,有急切与他呼应的渴望,有分享他歌唱和忧伤的渴望。同时诗人又是非常克制的,他的语言简洁又结实,每个词语都不可以随意更换。" 孙夜的诗歌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又不安的感觉,进入他的诗歌会心怀向往,同时又有一点担忧怕会被他带走,我想孙夜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陌生人 "。
研讨会最后,孙夜表示,几十年来,他是遵循艺术追求来写作的,自己对汉语言的敬畏和建设,对诗歌精神的坚持,都体现在作品之中。" 我这个人还是比较脆弱的,假如内心被别人知道之后是会很感动的。通过文字,自己内心的秘密、愿望和祝福让大家能够体会到,是非常美好的事。" 孙夜说。
深圳晚报记者 马君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