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5 日下午 14:30,深圳科幻周主题对话 " 百年后的深圳 " 在南山书城三楼主题活动区举办,本活动是深圳读书月 · 深圳读书论坛主题活动之一。
首届南山读书月推出 " 湾区网络科幻文学周 "、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发起 " 深圳科幻周 ",不约而同,因 " 科幻 " 牵手,相聚于此。本次论坛着眼 " 百年后的深圳 " 聚焦技术变革,深圳科幻周组委会主席马国宾、中国科幻泰斗王晋康、青年科幻作家王诺诺三位嘉宾与观众一起基于科学去畅想百年后的深圳将会以什么姿态和样子矗立在世界城市之林。让喜爱科幻的市民读者打开想象之门,一边聆听科幻作家对于深圳未来的畅想,一边在自己的脑海中构想自己心目中未来深圳的样貌。
▲读书论坛科学科幻专场
活动现场,主持人马国宾首先以科幻文学创作的话题开启本次的读书论坛,王晋康、王诺诺分别从自身经历阐述进行科幻文学创作的由来。对于中国的科幻文学和西方的科幻文学存在的共性和差异,主持人与两位嘉宾进行了深度探讨并认同科学审美在东西方存在共性,但中国科幻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具有显著的文化传统特点。
▲科幻作家王晋康
王晋康认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尚未开启,比较遗憾之处是深圳还没有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中心。但深圳比较特殊,她是创新之都、高科技之都、移民城市 …… 所有这些要素加起来,有可能形成一种比较简洁、明快、激情风格的科幻都市。
▲青年科幻作家王诺诺
王诺诺认为,如果每一个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既保留了很好的科学审美,又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一些人文的、属于自己的东西注入到文本里,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她预言,城市在云计算或者人工智能控制下可能会成为生命体。她同时讲述了参加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组织的凡尔纳计划,大大促进了中法之间的科幻文化交流,并把科幻传递到包括敦煌在内的国内其他城市,还搭建平台让更多喜欢科幻的中小学生及新晋创作者展露自己的才华。
▲深圳科幻周组委会主席马国宾
马国宾认为,人类的创造力、想象力可以在科幻作品中看到。科幻作品的魅力对大众而言既是启发想象力,也解放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对于城市而言,科幻对未来生活和场景的构建,是技术对城市赋能,它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市场应用方向和前景。因此,从 2015 开始,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就连续七年举办 " 晨星杯 " 中国原创科幻文学大赛和美术大赛,发掘优秀、有潜力的作品和作者,为深圳成为科幻之城贡献一份力量。今年又重磅推出了国内首个科幻周,主题正是 " 百年后的深圳 "。回顾深圳 40 年,深圳一直在追赶科幻的脚步,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内要寻找这么一个城市,既能从科学、文化、环境各个维度都能呈现未来想象力的话,并且持续将这想象力变成生产力,一定是深圳,能够像一个更大世界范围内中心城市迈进,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 " 百年后的深圳 " 嘉宾与现场观众
本次读书论坛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观众对于 " 百年后的深圳 " 话题特别感兴趣,反响热烈。现场互动话题包括超级生命体、科幻写作、人工智能、时空等,引发大众对于未来无限可能的思考,对于深圳的未来发展有了更高的期待。
深圳晚报记者 王雅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