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菲)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具有战略作用和全局影响。日前,《盐城市 " 十四五 " 人口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炉。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规划》明确 " 十四五 " 时期全市人口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今后五年指导盐城市人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支撑。
盐城常住人口已达 670.96 万人
《规划》指出," 十三五 " 期间,盐城市通过加强人口宏观调控、创新人口管理工作机制、完善人口服务政策等举措,推动人口素质提升、结构优化、分布合理,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人口总量在全省占据重要地位。全市常住人口总量为 670.96 万人,位于苏北第 2 位、全省第 6 位,占全省比重 7.92%;人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较 " 十二五 " 末提高 1.26 岁,达到 77.69 岁。15 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9.21 年。
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人才资源总量达到 136.97 万人,较 2015 年增长 30.31%。" 十三五 " 期间引进 2641 名高层次人才,引进大学生 11.58 万人;人口性别比趋于均衡。全市持续推动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为 101.50,均衡性位于全省第 4 位。
人口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全省率先实现零门槛落户,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分别为 64.11% 和 62.17%,中心城区城镇化水平超过 75%;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共有家庭户 260.98 万户,家庭户人口为 644.99 万人,户均人口 2.47 人,较 2015 年减少 0.58 人。
" 十四五 " 人口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规划》表明 " 十四五 " 人口发展态势:" 十四五 " 时期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死亡率上升影响,人口增长势能减弱;劳动力供给总量不断减少,人力资本需求会更高,就业将出现结构性分化趋势;老龄化、少子化程度不断加深;重点区域人口集聚进一步增强;家庭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
对于盐城来说," 十四五 " 是发展机遇期。
未来,长三角城市群仍是人口集聚重要区域,盐城跻身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黄海湿地成功申遗,对周边山东、河南、安徽及中西部地区人口有较强的吸引力;盐城作为江苏向海发展的桥头堡和重要承载地,将承载更多产业转移及重大项目落地,重大产业项目必将带来人口及人才的转移。
同时,盐城中心城区能级明显提升,城北全面改造,城南拓展提升,城东加快建设,城西整体开发,城中有机更新,先锋岛、大洋湾、斗龙港等城市组团建设日新月异,市区建成区面积拓展至 160 多平方公里,人口突破 140 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速,已实现高铁、高速、高架、空港无缝对接。
但是,盐城也面临诸多挑战。
如今,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带来农业人口更加多元选择,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淡化了户籍因素,农村户籍人口对农村土地权益期望越来越高,落户城镇意愿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放缓。
需要注意的是,城市间对人口与人才的竞争不断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竞争激烈程度前所未有。
盐城所处的长三角城市群地区,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大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高,公共服务体系健全,随着大城市落户门槛进一步放松,人口迁移 " 虹吸效应 " 显著,城市间 " 抢人大战 " 愈发激烈。盐城面临县域人口向上海、苏南等更高层次城市流失的挑战。
科学施策,促进可持续发展
那么,盐城该如何应对挑战?现代快报记者梳理《规划》发现,该市将实施积极的人口发展战略,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以提升城市吸附人口能力为突破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形成人口量质提升、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发展格局,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该市将加大高层次紧缺人才招引力度。深入实施 " 黄海明珠人才计划 ",以多项优惠政策和福利吸引人才来盐、留盐。同时,坚持事业聚人、环境留人,发挥产业对人口调控源头作用,力争到 2025 年,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达到 185 万人左右,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人数达到 165 万人左右。
该市还将大力鼓励育龄妇女符合政策生育,优化妇幼公共服务资源,完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降低人口再生产成本,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此外,健全完善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保障政策,推动涉及保护重点人群权利的法律法规制定,加大对重点人群扶助力度,促进重点人群共享发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