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淡淡乡愁。不同的人,乡愁各不相同。
画家眼中的乡愁是什么样的?近日," 笔墨对话回望——廖松涛、吴煜明中国画小品双人展 " 在南京宣和美术馆开展。展览分《回望—乡情》系列和《回望—诗境》系列两部分,共 100 多件作品;以吴煜明的 " 身乡回忆 " 和廖松涛的 " 心乡追忆 " 两个视角,来呈现他们的乡愁。
" 乡愁既是田间地头、静谧的山村,也是淡淡远去‘诗画一体’的这种文化。" 展览策展人、画家廖松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廖松涛
【看点】
精巧!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走进展厅,观众就被带入了山水画世界。远山如黛、小桥流水、茅檐屋舍、牧童黄牛、旅人惜别 ……
这次展览,廖松涛捧出了 58 幅山水画,虽然尺幅不大,但件件意境悠远,画面布置精巧。细细看去,展出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 "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画中诗,字迹俊逸潇洒;诗中画,大气磅礴中透着典雅。
" 画上的诗,都是由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书写。" 廖松涛介绍说,绘画前,管峻先在镜卡上创作题写诗文款,而后,他根据诗文内容呈现的意境,进行 " 诗画一体 " 的创作。而 " 诗画一体 " 是传统绘画的基本样式。北宋文学大家苏轼曾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溪山春色映云袍,爱住隍城意转高。翻笑忘机自安者,不能垂手入尘劳。" 一幅尺幅 32*22cm 的画作中,管峻题写了这样一首诗。怎么用画笔表现诗意中的 " 春色 "?" 画树枝的时候,要有春天的气息。虽然有枯枝,但不是干干净净的枯枝,而是有一些嫩芽,枝条有弹性。‘映云袍’,主峰上下要形成以云为袍的感觉。" 廖松涛说。
同时,廖松涛把诗中的时间设定为清晨。清晨,云雾缭绕,山有了仙气,水有了灵气,还增添了神秘感和想象空间。于是,这样的清晨,牧童早起去放牛,但是她还没睡醒,睡意朦胧间倒骑在牛背上打瞌睡。" 你看,画中的牛精神气十足,迈着稳健的步伐,说明它是知道怎么走的。" 廖松涛解释说,这样布置,画面充满故事性,可以发挥更多的想象。而在墨色上,最近处用最浓的墨,远处的则浅浅的淡淡的,这样一来,远景近景,画面感扑面而来。
情深!老友话别送出大老远
"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这首诗由管峻题写。
这样一首诗,该用什么画面来呈现?廖松涛用依依惜别的场景来呈现。
画中,船夫整装待发,而岸上四个年轻人站立在林间,其中两人有说不完的话,似乎还在话别。不远处的桥上,拄着拐,匆匆追赶来 …… 这些人的身后,高耸的山间立着几间房,可见,这送别已经送出很远。
" 这幅画发生的故事,也是清晨。" 廖松涛说,画中有一群飞鸟,刚刚飞出山林。在传统画中,飞出山林的场景是清晨,而归林则是黄昏。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廖松涛的这批作品中,很多都描绘了话别的场景。" 我们现在的人,对于分别,已经淡到了可有可无,打一声招呼就走了。但是,话别对于古人来讲,是一个情感非常纠结的过程。" 廖松涛说,最有名的话别故事就是 " 虎溪三笑 ",发生在代表儒释道三家的陶渊明、慧远、陆修静之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天,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三人一起聊天很投缘,相送时不觉过溪,三人相视哈哈大笑。
△吴煜明
乡愁!历史感小景有 " 韵 " 味
和廖松涛绘画的细腻、文脉悠远相比,吴煜明的作品则显得质朴、静谧。
山村、秋意、家园、耕田归来、炊烟初起、闲读春秋 …… 这次展览,吴煜明捧出 50 件作品。吴煜明笔下的很多乡村小景,都是他亲身经历的。画面中,有的是石头垒起的一块高地,电线杆边有矮小的水电用房;有的是一条小路,可以通往小院落或者庄稼地。
江南小景是吴煜明最近喜欢的题材,山不高,树林茂密,生机勃勃,有农村小院子、房屋。他的创作灵感,来自农村生活的真实感受,有的是去丹阳采风,以水墨晕染写意,勾勒出江南乡村宁静、悠闲的感觉。他说,现在随着农村的发展变迁,很多像这样有历史感的小景都消失了。他想在笔下留住乡愁。略显歪斜变形的房屋,让画面更有动感。
" 画里很多房子画歪了,不是真的歪了,是通过变形使画面更有动感,更符合艺术的结构。" 吴煜明说,画面既有艺术感,又有乡土气息。
【幕后】
留住乡愁,两位 70 后画家的 " 笔墨对话 "
本次展览由江苏省美术家协会、镇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镇江市美术家协会承办。
有意思的是,廖松涛和吴煜明两位画家都是 70 后,镇江人。这次双人展也是两人首次合作。
" 吴煜明的画特别治愈。吴煜明的作品表现的是乡情。田边、地头、小山岗、民居 …… 这些在过去的江南很常见,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美感。但吴煜明把‘韵’表现得很好,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廖松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吴煜明作品中的乡情小景,引发了他心中淡淡的乡愁。尤其是画面中歪歪倒倒的房子,虽然不是特别写实,但它传达的感觉特别真实。
与此同时,更大的 " 乡愁 ",也由此而产生。
" 现在,很多学中国画的学生,也和学西洋画一样,从素描、色彩开始。而这根本不是中国画的营养土,中国画的营养土是文史哲、书法。教学方向导致很多年轻人在审美上发生了变异。以至于他们看到传统的作品时,都认为太老、太旧。"
廖松涛说,传统的山水画的 " 诗画一体 ",也在渐渐淡出视线。" 我在想,传统文化的‘文化之乡’是不是也像乡村小景一样,在离我们远去?" 而这对于热爱传统绘画的人来说,心里不免有些着急。
廖松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之所以策划这次展览,是希望通过这次画展,和观众进行对话,让大家都静下来,回望一下过去。我们的田园乡村,我们的传统山水画 ……" 我们在大步向前的时候,能不能有时候也放慢点脚步,回头看一看。回头看,不是说要往回走,而是不要忘记来时的路,更好地选择未来的方向,守住这片‘文化之乡’。"
【链接】
廖松涛
1973 年生于镇江,江苏省美术家协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委员、镇江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镇江市新文艺群体联合会顾问。出版发行绘画技法丛书个人作品集七本。国内外省级市级举办个人作品展六回。国内外多人联展五回。北京荣宝斋画廊约售画家。
吴煜明
1970 年生于镇江。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镇江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多次入选入展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旅厅的大型展事。获新江苏画派大展铜奖,新京江画派中国画作品展金奖。
现代快报 + 记者刘静妍 胡玉梅 / 文 徐洋 钱念秋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