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1-12-11
一双巧手 为故纸留香 ——记古籍修复师高玉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古籍修复师高玉萍

书店常被视作城市的文化地标,是人们生活之余的精神良药。古籍修复师常被喻为 " 书医 ",用精湛的指尖技艺让古纸碎片重焕新生。当古籍修复与书店相遇,就如名医寻到了良药,书籍有了医疗保险。

开在中华北路 289 号的也闲书局,去年增加了古籍修复业务。" 坐诊 " 的修复师高玉萍曾为明代刻本、清康熙十八年《芥子园画传》、贵州名人郑珍、莫友芝等手札年谱、贵州少数民族古籍(包括水书、彝文、布衣文)等进行 " 诊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埋首在故纸堆中修复旧时光,也闲书局的修复业务还包括家谱、报纸、契约等文献和二手书。

无论是古籍还是现代的纸墨,高玉萍都一视同仁。在她看来,一份私人的信件或者家族的谱书依旧珍贵,甚至可以划为孤本、手稿一类,需要慎之又慎。

敬惜纸墨,与书籍彼此凝望,一幅 " 修书养心 " 的书法作品高悬在也闲书局的古籍修复室中。

修书之前先做 " 面筋 "

走进也闲书局,远远就能望见一块写着 " 古籍脩復室 " 的牌匾,这就是古籍修复师高玉萍 " 坐诊 " 的地方。记者拜访时,她正在修复一套彝文古籍,纸张严重絮化,拿取间都会扬尘,修复时需全程佩戴口罩。

高玉萍给出的 " 治疗方案 " 是先逐叶脱酸清洗,再进行拼字、破损修补。修补时,只见她拿起喷壶均匀喷洒古籍,纸张舒展地贴在桌面,毛笔蘸着自制的浆糊在破损边缘均匀抹开,用镊子选取纸性、颜色、纹路一样的补纸,修整边缘,搭头尽量做到只有 1 毫米,这一叶纸就算 " 手术完成 " 了,拿到一旁晾干,等待全本修补完成,再经过修剪、压平、齐栏等十多道工序后装订成册。

《沈从文文集》修复前

《沈从文文集》修复后

修复所用的浆糊,是高玉萍自制的。具体方法和做面筋相似:先和面,后水洗,得到一团有弹性的面筋和被洗出来的淀粉水。将水中的淀粉沉淀出来,就是修书浆糊的原材料。高玉萍常常一次做一瓶,需要的时候就舀一勺淀粉隔水加热,不停搅拌,直到达到合适的浓度。

" 我常被误会是在做饭。" 搅浆糊这个过程听起来不难,但十分考验师傅手艺,要掌握面粉和水的比例、水的温度、冲水的高度、时间、力度 …… 浆糊调好的判断标准是:用毛笔带起的浆糊能连成一条线。

配纸是古籍修复师的基本功。为保持古籍原貌,做到修旧如旧,修复时需要选配与原书相似的纸。一是纸性一样,修书常用的就是皮纸和竹纸;二是纹路、厚度相近;三是颜色无差,用橡碗子、红茶等植物做染料,调制须一次成功。在这其中,从选纸张到染纸中的每一步都是对修复师手艺的考验。

每每拿到需要修复的书籍。首先诊断 " 病症 ",常见的有酸化、絮化、老化、霉变、鼠啮、虫蛀等,然后对症下药。高玉萍记得,第一次见到六盘水档案馆拿来的彝文古籍时,已烂成一块 " 书砖 ",粘连的素体掉落的纸屑被包成一坨,整本古籍因为发霉变得黑漆漆的,看起来十分像个掉渣的煤球。最后清洗出来的水都是黑的。

调好的浆糊,用毛笔能带起一条线

高玉萍修书用的工具就是镊子、毛笔等常规工具,除此之外还有一个 " 独门武器 " ——手指甲,她故意将指甲留得长长尖尖的,偶尔可以当镊子用。高玉萍告诉记者,修复的技术、用料都是公开的,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秘密武器。如果说有,那就是师傅自己的经验。

中年学艺成古籍修复师

高玉萍是 46 岁开始学习古籍修复的,在此之前她对古籍修复一无所知。

1999 年,高玉萍就职的贵州省贵阳棉纺厂倒闭。次年,她远赴日本,用两年的时间研修日本语、日本企业管理等科目。2003 年,她回到贵阳,认识了古籍修复师汪桂兰,看到已破碎发黑的纸居然还能重展新颜,本就喜爱整洁的高玉萍决定也要学习这门手艺。

她从零开始学习穿线换面、染纸、" 惜古衬 "、装订等古籍修复所需的手艺,还自学造纸、印刷、装帧、版本等相关知识。她唯一的优势就是由于有纺织工的基础,能熟练地打出装书引线需要的蚊子结。

经过多年学习和实践,高玉萍从对苗文、彝文、水书等文字的无知到现在的熟悉,从对版本学、古籍装帧形式、纸张知识的无知到实际操作等,她早已可以独当一面,经她修复的少数民族古籍、汉文古籍、册页就有三万多册。

当记者问到 " 最难的一次修复 " 时,高玉萍不假思索地回答:" 对我来说没有‘难’这一说,书籍越破旧我就越兴奋。每一次修复,我都十分迫切地想看到书籍本来的面貌。" 从第一次接触古籍修复,高玉萍就特别喜欢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成就感。她常常从上班一直修到天黑才离开工位:" 我想这应该算得上是一种强迫症吧。"

对于高玉萍来说,古籍修复是一个特别的人生际遇,让她人到中年还有新的可能。在此之前,高玉萍从来没有接触过古籍,她对自己 50 岁之后的生活想象基本就是广场舞、旅游、帮儿子带孩子。现在有了自己的事业,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她希望到七八十岁依旧可以继续修复古籍。

敬惜纸墨精修二手书

" 为了让读者花最少的钱读最好的书,折扣书是我们的主题。二手书是我们的重点。" 这是也闲书局的公众号简介。也闲书局是一个有旧书情怀的书店,如果认真淘,总能发现惊喜。一本 1954 年出版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传》经过修复之后,消毒、包装、上架,售价 20 多元。

古籍修复工具

高玉萍常会为书店免费修复二手书。相比古籍,这些胶装的新书常见的问题就是边角磨损或者封皮脱胶,修复它们常常需要将原本的胶清除后再重新装订。如果是精装书的封皮破损,还需要一层层剥开后再重新修复。因此,修一本旧书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不亚于修复古籍。

为了一本二手书大费周章,最后的售价却和背后付出的劳动价值完全不符。书店主理人秋蚂蚱站在了读者的一方:" 对于淘旧书的人来说,这种价值和价格上的严重不匹配时常会让人欣喜若狂。"

在开书店之前,秋蚂蚱也是旧书摊的常客," 淘二手书的乐趣是:你永远不知道有什么意外和惊喜在等你,你总是充满期待。" 也是因为这样,他对自己卖出去的每一本书都给予了最大的尊重。因为 " 每一本旧书对于没有读过的人来说,都是一扇崭新的窗户。"

来源 黔中书

作者 董容语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