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2 月 11 日,第一届 " 小包公杯 " 粤港澳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比赛颁奖仪式暨中国法治实践与发展青年论坛在广州举行。此次比赛由广东省法学会主办,广东省法学会信息通信法学研究会、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历时 3 个月于日前圆满收官。
广东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姜滨,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张永忠,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小包公 " 智能法律平台创始人王燕玲等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获奖证书。来自广州地区的十多所高校法学院(系)的院长(主任)、专家学者、获奖学生近百人参加了颁奖仪式。
粤港澳百所高校法学生大比拼
据悉,本届 " 小包公杯 " 立足粤港澳,面向全国。比赛期间,收到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安财经大学以及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内地和港澳地区近百所高校法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提交的论文共 514 篇。经过查重筛选、网上初评和终评委员会评审,最终评出一等奖论文 18 篇、二等奖论文 39 篇、三等奖论文 47 篇。
颁奖仪式后举行了 " 中国法治实践与发展青年论坛 "。五位获奖学生分别就名誉权纠纷精神损害赔偿、便利理论下区块链金融犯罪刑事治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裁判中的认知偏差、婚约财产返回、人民调解制度及其改革等问题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发言。其中,香港大学法学院、澳门大学法学院的获奖学生通过视频发表了获奖感言。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谭世贵、中山大学法学院聂立泽、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徐松林、暨南大学法学院汤文平等教授对五位发言学生的论文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张永忠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征文大赛和青年论坛的举办为加强内地和港澳地区法学高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重要渠道。参赛学生围绕法治中国建设,运用司法大数据,对法学理论和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在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有益的意见。" 无论是论文选题、研究方法,还是研究结论和建议,都体现了较高的水平,展现了新时代法学后备人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张永忠说。
法律 AI 助力实证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征文大赛得到了小包公智能法律平台的支持。据了解,该平台由广东博维创远科技有限公司于 2016 年创办,是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究中心的产学研基地。五年来,该平台推进法律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已成功研发 " 智能企业合规大师 "" 智能量刑预测系统 "" 智能法律法规检索系统 "" 智能类案检索系统 "" 法律实证分析平台 " 等产品,在国内人工智能法律应用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受到政法系统、企业及高校的好评。本次征文大赛的大部分参赛学生正是通过使用 " 小包公法律实证分析平台 " 高效完成论文写作所需要的实证分析工作。
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王燕玲表示,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引入法学研究,青年学者通过海量的司法大数据文书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分析与挖掘,提炼司法经验,发现司法规律,寻找司法对策,进而助力新时代的中国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广东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姜滨在致辞中也提及," 法治智能化、智能法治化 " 是未来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希望同学们能深入钻研,大胆创新,使自己成为掌握未来法治本质和规律的主人。
采写 : 新快报记者杨喜茵
图:主办方提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