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3 日,喜迎六盘水市第八次党代会系列新闻发布会新型工业化专场召开,本次发布会是系列发布会的第五场,会议围绕 " 新型工业化 " 主题进行发布,重点对 " 十三五 " 以来六盘水工业建设成效进行了集中发布展示。
" 十三五 " 期间,六盘水市工业发展呈现出 " 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 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趋优,创新动力增强,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与全国全省一道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工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从规模看,全市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39%,高于全省 12 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市 GDP 的 60%,高于全省 4 个百分点;产业园区规模以上产值达 830 亿元;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接近 41%;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 509 亿元;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 320 户。从速度上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 8.3%。从质量看,全市正常生产煤矿辅助系统智能化、机械化改造率达到 100%;" 万企融合 " 培育标杆项目 26 个、示范项目 230 个。助力脱贫攻坚上,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累计完成投资 62.86 亿元,累计建设基站 2.43 万个,全市行政村通光纤、通 4G 比例达到 100%,30 户以上自然村实现至少一家通信运营商 4G 网络覆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通信保障;大力培育发展七大产业,带动贫困就业人数 4254 人。
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六盘水以 " 双百工程 " 为抓手,着力在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上下功夫,推动全市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市轻、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比调整为 2.7:97.3,轻工业占比较 2015 年提高了 1.2 个百分点。2016 年,六盘水在 "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传统产业改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产业转移承接和产业合作 " 等方面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2019 年成为全省唯一入围全国第二批 8 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城市,六盘水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区。
传统产业改造 " 育新机 "。实施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产能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累计释放优质产能 3151 万吨 / 年,发耳煤矿建成西南地区第一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山脚树煤矿和发耳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急倾斜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正常生产煤矿实现 " 两化 " 改造全覆盖;建成六枝电厂 2×66 万千瓦超临界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全省第一座超超临界火电厂盘江新光电厂,省下达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实施改造企业 588 户,涉及项目 717 个,共有 56 个项目进入省 " 千企改造 " 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名单。
新兴产业培育 " 开新局 "。谋划推进七大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实施了贵州初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刺梨鲜果深加工项目、贵州太平洋纺织有限公司 2 万吨包芯纱及氨纶纱生产销售业务项目、贵州领航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 10 万吨热镀锌项目、贵州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全自动化铝镁合金箱包生产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省内第一个制氢工厂开工建设,形成省内链条最完整的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
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全市累计培育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 23 万余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60%。搭建 " 六盘水市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产品超市 ",登记全市 20 家金融机构的 145 款金融产品,累计促成 1193 笔贷款发放,金额 30.27 亿元。
绿色发展活力持续巩固。牢固树立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累计关闭煤矿 55 处,淘汰煤炭落后产能 1312 万吨,化解钢铁过剩产能 150 万吨。发耳产业园区获省级新型建材产业园区,红果经开区获得国家级绿色园区、省级绿色示范试点园区、省级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园区称号,六盘水豪龙水泥等 4 户企业列入贵州省绿色工厂试点。
改革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深化改革。水城经开区、盘北经开区、六枝经开区获批成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园区。推动工业园区创新改革和整合转型,六枝经开区 " 一区三园 " 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功依托玄武岩、锰、铝等产业发展优势引进六盘水首个中科院院士工作站,建成玄武岩新材料创新中心和技术研究中心;盘江精煤股份公司被评为贵州省产学研示范基地;建成了全球单线产能最大的硫酸锰生产线;天刺力荣获国家优秀专利奖,省级白酒检验检测中心、省级火腿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在红果经开区相继建成。
下一步,六盘水将围绕总量壮大、结构优化、集群发展的目标导向,在主导产业上、传统优势产业上、开发区建设上、新兴产业上、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深入落实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贵阳晚报 +/ZAKER 六盘水
李梦秋
编辑 周欢 / 统筹 高松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