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1 年 12 月 12 日,海南省消除肝炎危害行动在海口市启动。启动暨培训会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海口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海南省是全国首个启动消除肝炎危害行动的省份,也是首个按照世卫组织防治肝炎核心措施主动行动的省份。之后,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还将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指导下,促进其他省、市、区的肝炎防治工作,最终在全国实现消除肝炎危害的目标。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到 2030 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全球目标。我国在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阻断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由于感染肝炎病毒者基数大,目前有慢性乙肝患者约 2800 万,慢性丙肝患者约 450 万,实现消除目标任务非常艰巨。为了助力海南省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促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展开合作,计划未来三年在海南省推进 " 应检尽检、应治尽治 " 积极主动的肝炎防治策略,加快消除病毒性肝炎对海南省人民群众的健康危害。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指出,2017 年,国家卫健委等 11 个部委联合印发了《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今年 8 月,国家卫健委等 9 个部委联合印发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全面实施各项防治措施,遏制病毒性肝炎传播,减轻因病毒性肝炎导致的疾病负担。各有关部门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卓有成效地控制了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通过药物 " 国家谈判 " 和 " 集中采购 " 等措施,显著降低了抗乙肝、丙肝药物价格,大大提高了肝炎患者接受规范治疗的可及性。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周长强表示,海南省卫生健康部门把肝炎等五类严重影响海岛人民健康的疾病作为工作重点,通过为全省人民提供 "2+3" 健康服务包,减少肝炎等疾病对海南人民产生的健康危害,推动建设高质量的健康岛、长寿岛。
实施乙肝母婴阻断是减少乙肝新发感染的最有效手段。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疾病预防控制研究院院长梁晓峰教授介绍,2002 年起,我国推行乙肝免疫规划政策,为所有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持续下降,2012 年,实现了当时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的防控目标。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始终保持高水平,为预防乙肝新发感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南省人民医院吴彪教授介绍,随着大量生物医药创新产品不断应用,可以在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全病程开展针对性治疗。对于乙型肝炎,虽然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药物,但大量研究证实,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可有效延缓和阻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疾病的发展。近年来,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问世,丙肝患者服药 12 周至 24 周,完全治愈率达到 95%。由于丙肝病毒感染者不易发现,在院内推行 " 院无丙肝 "、建立肝炎病毒阳性者院内转介机制非常重要,有利于减少病例脱失,提高治疗率。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介绍,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活力,成立了消除肝炎危害项目办公室,积极向社会募集资金,整合优质专家资源,助力海南省开展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行动。在市、区卫健委统一组织管理下,以各级医院、疾控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线,保险和医药企业积极参与,形成肝炎筛查检测、诊断治疗、随访管理闭环管理模式和与健康保险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激励机制。希望通过三年努力,使海南省 20 周岁以上居民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筛查率大于 90%,80% 应治患者得到规范化抗病毒治疗,显著降低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海口市先行先试将对全省其他市县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李兰娟院士表示,我国病毒性肝炎增量虽小,存量仍大,防治工作依然面临严峻挑战。由于病毒性肝炎致病特点,其病程的不同阶段涉及产科、传染科、消化内科等不同科室,治疗方法缺乏统一规范标准,需要建立全病程的治疗标准,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最大收益。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愿与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合作,促进世界卫生组织 2030 消除肝炎计划在海南落地。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代表捐赠企业发言表示,公司在快速引入病毒性肝炎领域的全球创新药物,并通过医保目录准入和创新合作项目持续提升药物可及性之外,将持续支持海南省在肝炎预防、检测、筛查、转诊、治疗、随访及患者和公共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共同为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而努力。
据了解,海口市试点工作是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肝炎防治高效模式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在海南省启动后,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还将在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指导下,促进其他省、市、区的肝炎防治工作,最终在全国实现消除肝炎危害的目标。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