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胸外科主办的 " 第五届莲花山论坛 " 上,首个国家级肺结节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肺结节专委会在深圳成立。专委会成员包括广东、广西的 30 多家医院,将制定国内肺结节诊疗专家共识,推动我国肺结节诊疗水平共同提高,让患者受益。
临床筛查肺结节约九成是良性
随着低剂量肺部 CT 检查越来越多应用于年度体检,不少市民在看到体检报告中写有 " 肺结节 " 后就很焦虑,担心是肺癌。
据肺结节专委会主任委员、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刘继先介绍,肺结节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其中恶性结节通常经过穿刺病例或者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肺癌。从 CT 影像上看,肺结节的良恶性程度与结节的形状有关:形态越规则越可能是良性,形态多角不规则的恶性程度越高。
肺结节通常呈现为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无论是上述哪一种结节,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大多数都属于低风险结节,一般无需处理,每年定期复查即可,比如每年体检时做一次低剂量 CT,观察肺结节有无变化。尤其是磨玻璃结节,直径小于 8 毫米的往往是惰性结节,长得缓慢,一般需要 2-3 年才会慢慢长大。
" 通常专科医生在临床上将肺结节直径大于 8 毫米作为一个重要的临界点,直径超过 8 毫米的,我们往往建议密切观察随访,有条件的甚至建议病理取样。有研究表明,肺结节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高。" 刘继先说。
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谢远财也表示,筛查发现的肺结节中,90% 都是良性结节,所以公众也不要 " 谈结节色变 "。检出肺结节应找医院专科医生进行诊断,明确肺结节的性质。
将制定肺结节诊疗国内专家共识
据了解,此次成立的专委会成员包括广东、广西的 30 多家医院,以及来自胸外科、呼吸内科、介入治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共计 200 余名全国各地的优秀医师。目前对于肺结节的诊断尚无全国性的指南,专委会成立后,将集聚国内肺结节诊疗方面的优秀专家,共同制定国内肺结节诊疗专家共识,推动我国肺结节诊疗水平共同提高,最终让患者受益。
3D 导航技术可精准切除肺结节
论坛上,新书《实用 3D 导航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图谱》也同步发布。该书由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主任乌达和副主任刘继先担任主编,汇聚全科室力量,历时 3 年时间完成。书中优选 12 个肺段切除病例,精选了 400 多张手术图片,按照手术部位标记了 3800 多个图标,化繁为简,提出 " 简化标准肺段切除 " 理念,方便胸外科医生详细了解如何实施肺段切除,以便实现在切除早期肺癌病灶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肺部健康组织的损伤。
据了解,今年 1-11 月,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已完成手术 1700 多台,手术量位居深圳市前列。" 肺癌肺段切除技术 2011 年发源于日本,北大深圳医院胸外科从 2018 年起应用于临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刘继先表示,早期肺癌患者受益最多,肺段切除技术相比传统肺叶切除,有的病人可以少切 4/5 的肺组织,大大减少对肺部正常组织的损伤,大幅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魏子淳 彭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