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消保委发现一些 App 悄然上线一种新的开屏广告模式,即通过 " 摇一摇 " 了解广告详情或跳转相关应用软件。江苏省消保委表示," 百度 "" 喜马拉雅 "" 豆瓣 "" 微博 "" 虎扑 "" 番茄小说 " 和 " 联享家 " 等软件均存在上述情况。这样的 " 摇一摇 " 和微信的一种功能名称相撞,但就用户体验而言,一为被动、一为主动,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所谓 " 摇一摇 " 功能是指用户在打开一个软件时,开屏广告界面稍有摇晃就会自动进入广告详情页面、跳转打开广告相关软件甚至直接进入软件下载页面。说这样的 " 摇一摇 " 是在耍流氓,并不夸张。某些软件设计的 " 摇一摇 " 功能极易触发,消费者拿手机时稍有不稳、走路时重心稍微起伏或者乘车时稍有颠簸等导致身体姿势发生变化,可能都会触发 " 点击广告 " 的效果,被迫跳转。
就差从 App 里伸出一双手,强行把用户拖拽进去了。打广告,需要效益最大化,需要增加点击率,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某些 App 开屏广告模式堕落到恶搞 " 人体美学 " 的份上,真的让人忍无可忍。
开屏广告模式的演进,一直伴随着各种幺蛾子。例如,今年 7 月 26 日,国家工信部启动互联网行业专业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应用软件启动弹窗欺骗误导用户、强制提供个性化服务等问题,包括弹窗整屏为跳转链接、定向推送时提供虚假关闭按钮等场景。但总有些 App 铁了心搞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那一套,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种 " 执著 " 令人非常难以理解,难道它们不知道这是在踩钢丝吗?难道它们不知道这是在打擦边球甚至抗拒规则吗?
它们不可能不知道。它们依赖的正是这种 " 屡败屡战 "、在甲处跌倒从乙处爬起的劲头。
App 本身是一种创新成果,App 的做大,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支撑。可是何谓创新,何谓搞鬼,某些 App 真的搞清楚了吗?为了获取蝇头小利,不惜和消费者为敌,肆意展现种种小聪明、鬼点子,为人所不齿。
值得一提的是,软件通过 " 摇一摇 " 实现进入广告是调取了手机的某项传感数据,但是该调取是否必要,软件调取行为是否取得消费者同意和授权也存疑,消费者个人数据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令人担忧。
也就是说," 摇一摇 " 模式不仅拿消费者的身姿 " 做文章 ",还有侵权之嫌。近年来,一些 App 觊觎消费者个人信息,手伸得太长,吃相难看。事实说明,每次出幺蛾子都不是偶然的,背后总有深深的 " 套路 " 可挖。希望有关部门根据线索一追到底,将深层问题一并抖落,并严加整治,还消费者一个安心。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