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梅书华 通讯员 周晓明) 近日,热播剧《女心理师》中,妈妈当众漏尿的一幕引起了许多产后妈妈的共鸣。其实,女性产后漏尿十分常见,但这也只是 " 产后隐痛 " 之一。南京市秦淮区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产后康复中心主管护师李青介绍,许多妈妈产后还会出现腹直肌分离,如果不及时康复,不仅会导致肚子松弛,还会带来腰背痛,脏器下移等问题。
△ 李青 受访者供图
产后大肚腩回不去,一查腹直肌分离四厘米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李青介绍,在怀孕期间和分娩过程中,随着腹部压力的增加,大多数女性腹部肌肉都会出现一个间隙,这个间隙通常会在产后 4~8 周后逐渐关闭。但有一小部分女性,在怀孕期间腹部肌肉可能会被过度拉伸,增大的子宫会将腹肌拉长,导致腹直肌分离。
34 岁的秦女士(化姓)生完双胞胎后,在产后 42 天检查时,医生表示她有腹直肌分离,但她觉得能自我恢复,便没有当回事。一年过去了,她发现自己的大肚腩一直恢复不了,睡觉翻身,抱孩子喂奶时,肚子还晃动得厉害,甚至觉得脏器都跟着晃。秦女士心中有些害怕,便决定去家门口的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一看。
" 有四公分的腹直肌分离,这个情况很可能引起腰背痛等各种问题。" 听李青说完,秦女士表示,自己生完孩子后的确有腰疼的毛病,以为是累的。李青介绍,腹直肌分离很可能也是元凶。
她提醒,腹直肌分离带来的不只是大肚腩,还容易导致腰背痛,使内部脏器下移,如胃下垂,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腹直肌分离超过 2 公分,就需要及时康复治疗了。
躺着睡一觉,腹直肌分离康复治疗很简单
" 腹直肌分离治疗起来并不困难,越早康复,效果越好。" 李青告诉记者,她们这里有一台可通过低频电刺激来治疗腹直肌分离的机器,宝妈躺在床上睡一觉就可以完成治疗。29 岁的程女士(化姓)有 3 公分的腹直肌分离,产后康复了 2 个多月,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李青介绍,电刺激可使腹部肌肉兴奋性提高,肌肉被动收缩,唤醒受损的肌肉的本体感觉器,使分离的肌群恢复正常,达到锻炼腹部肌肉的目的。她也提醒,腹直肌分离的宝妈不要做仰卧起坐,避免伤害加重。
腹直肌分离康复是不是越早越好?其实在产后,身体各项机能有一个自我恢复的过程,此时如果进行不适宜的锻炼,很可能加重身体损伤。李青建议宝妈在产后 42 天再进行检查,如果腹直肌分离超过 2 公分,自行恢复的可能性较小,最好进行产后康复。
" 在做腹直肌分离康复前,一定要先做盆底康复。" 李青强调。盆底和腹肌是一个整体,如果盆底肌过于疲弱,一味加强腹肌会加强腹内压,让受损的盆底承受更大的压迫,加强盆底损伤,所以在进行腹直肌分离治疗前,需先检测盆底肌力,盆底肌力差的,要先做盆底康复,再做腹直肌治疗。
据悉,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产后康复中心,开展多种产后康复治疗项目。包括最常见的盆底肌修复,比如产康、盆底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还有腹直肌分离治疗、产后塑形、产后子宫修复,妊娠纹消除等。在喂养宝宝时,需要催乳、通乳等乳腺治疗的宝妈也可以获得帮助。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