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 2021-12-15
红色力量,为“星星的孩子”点亮五彩星空 包河区全面实施以打造“红色校园”特教工程初见成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当你想撷取一枚红叶时,我给你一个枫林;当你想亲吻一朵雪花时,我就要给你整个冬天 …… 在包河区,有这样一群特殊教育工作者,他们将青春、汗水和泪水倾注于这份特殊事业,帮助这些 " 星星的孩子 "、" 折翼的天使 " 走出孤单、回归社会。

今年以来,包河区教育系统全面实施 " 红色校园 " 工程,积极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激活党建 " 红色细胞 ",全面推动教育事业 " 优质均衡、内涵发展、人民满意 "。

" 我们不会把特殊儿童当作‘特殊’对象 "

" 作为包河区最早接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普教学校,从当初的摸索试探到如今初具规模,这归功于我们太湖路小学教师团队有着铁一般的信仰与担当。" 谈到特教事业,太湖路小学德育主任、包河区优秀共产党员范晓军感慨良多。

从 2006 年第一批孩子入学,已经过去了 15 年。" 我们的老师不是‘教书匠’,无论面对的是普通孩子抑或特殊孩子,都不会对其简单的教授知识,而是要教会同学们‘包容大爱’。谈起该校特教最大的特色,范晓军认为,随班就读最显著的目的就是通过普通孩子的身体力行,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提升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养成接纳包容的品质,达到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

今年 7 岁的小凡(化名)是太湖路小学辅读班男生,尽管其患有智力四级障碍,但依然掩盖不了他阳光灿烂的一面,活泼性格的他也获得了不少 " 粉丝 "。为了缩小与普通班孩子的差距,让其享受到更多的成长快乐,今年夏天,他被转到了普通班进行随班就读。" 小半年下来,小凡的进步是明显的,他懂得了规则的存在,知道不能随心所欲。" 感受到孩子的点点进步,小凡的老师胡倩云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走进校园,仅仅是第一步。胡倩云告诉记者,他们会为每个即将进入普通班的孩子进行初步评估。当然,施教过程中也会遇到过一些困难。" 进入普通班级,每个人都要有整体的观念。不仅老师,每一位同学都要具备接纳残疾儿童,帮助他们的意识。" 胡倩云介绍道。

胡倩云告诉记者,只有拥有 " 整体观念 ",同班同学才会在冲突中有更多包容,同学家长才会在冲突后有更多体谅。" 我们不会把残疾儿童当作‘特殊’对象,我们强调的是整个班级的提升,而不是残疾儿童怎么培养教育,不过分关注,只按需培养,对他们来说才是更好更合适的教育。"

" 在我眼里,他们是学生、更是我的孩子 "

" 三尺讲台是平凡的岗位,但正是在这里,这些特殊的‘小天使’,成就了我最为非凡的业绩,能够帮每个特殊孩子谋个前程,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金斗路小学,同时兼有 " 党员示范岗 "、" 党员示范课 " 身份的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许心怡是屈指可数的特教专业老师,大学时所学的就是特教专业,不过从业以来,一直从事普教,直到那一年发生了转变。

为了让 " 红色阵地 " 覆盖到校园每个角落,2016 年,金斗路小学成立了 " 特教党小组 ",通过党建 + 教育,发挥党员同志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中的骨干引领作用。也就是同年,该校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并招收了首批特教学生,许心怡开始了她的特教生涯。

许心怡和另一位老师担任了特教一年级的班主任。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许老师简直懵了:孩子们哭着、笑着、乱叫着,教室里乱得一塌糊涂,这些残障的孩子,更是让我不知所措。

按照要求,特教班一般由两位老师负责,家长不被允许进入教室陪读,但是为了防止新生怯场,部分家长还是被允许进入教室配合老师陪伴孩子。" 我真的非常感谢这些爸爸妈妈,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必经在包河普通小学开展特教,还是头一遭。"

" 我热爱讲台,看着眼前的这些孩子们成长,哪怕只有一丁点的进步,我就觉得很有成就感,不管起点高低,我只想做他们身边最亲近的人。" 许心怡一边抚摸着墙上孩子们的照片一边感慨道。

许心怡告诉记者,一些简单的句子、日常的加减乘除、简易的手工,这些教学内容对于普教老师而言轻而易举;然而,特教老师却需一遍遍放慢语速,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不断重复与练习。

" 和普教相比,特教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心智和身体发育差异性较大的孩子,他们除了需要具备特殊教育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倾注更多的爱心,花更多的心思去观察评估每个孩子的特点,探索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挖掘他们的个体潜能。" 在许心怡眼里,这些特殊的孩子不只是她的学生,更是她的孩子。

打造红色阵地,用爱去开启特教孩子智慧之门

随班就读、送教上门 ……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让这些特殊的孩子能够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健康成长。

有这样一组数字,便可窥见包河区特殊教育的发展成果:截至 2021 年秋季,全区共有 448 名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中小学就读,20 名学前幼儿在幼儿园就读,特殊教育专业在编教师 15 人。其中中小学随班就读 266 人,送教上门 75 人,在金斗路小学和太湖路小学特教班就读 107 人,残疾学生入学率 97.7%。在这些特殊儿童少年中,智力、精神及多重残疾共 261 人。根据合肥市教育局《关于继续执行合肥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 年)的函》(函﹝2021﹞11 号)要求,2021 年底前,包河即将启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 应该说,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我们这些折了翅膀的小天使们无疑是幸运的。" 包河区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李磊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包河区教育系统全面实施以打造 " 红色阵地 "、培育 " 红色标兵 "、开展 " 红色教育 " 为主要内容的 " 红色校园 " 工程,而特殊教育成为其中重要一环。

包河区教体局党委委员廖颖杰表示,包河区为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在有特教班的学校成立了 " 特教党小组 ",让 " 红色阵地 " 覆盖到校园每个角落、让 " 红色标兵 " 分布到学校每个岗位、让 " 红色教育 " 浸润到全区每名学生," 通过党建 + 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同志骨干引领作用,鼓励党员同志给予残疾学生学业、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

" 我们的学校还利用党员家访活动,打乱原来党员教师走访自己班级的模式,形成党员教师和特教教师结对的方式。" 廖颖杰介绍说,通过走访残疾儿童家庭方式,去聆听家长需求,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意见,让全体党员教师感受到残疾儿童的本真和可爱之处。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对特教事业的信仰与担当,才让这些孩子的无彩世界得以被牵引,无声的倾诉得以被聆听,星星般的光芒得以被呵护。

王俊虎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王峰

相关标签

太湖 教育教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