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1-12-16
关于Vans王安石的18个知识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北宋时期

江西临川出了一位天才少年

他就是 " 唐宋八大家之一 " 的王安石

2021 年 12 月 18 日

王安石诞辰 1000 周年

关于他的故事流传千年

也被收录在《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中

他是不爱洗澡的 " 油腻大叔 "?

是天妒英才的工作狂?

是热爱旅游的 " 南京市长 "?

……

1000 年后

当我们再次追忆这位北宋大家

从这些标签里看见他不一样的光芒

# 志向高远的官二代 #

如果有一部《北宋故事会》,那王安石拿到的一定是主角剧本。

王安石(1021 年 12 月 18 日— 1086 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因此被网友亲切地起了两个英文名 Vans 和 Jeff。他出生江西抚州临川县(今江西省抚州市),父亲王益进士出身,时任临江军判官,母亲也是知识女性,家中藏书甚多。王安石从小受父母耳提面命之教诲,自然是满满的一身书香气。

小时候的王安石跟随着做官的父亲到处宦游,接触各阶层人士,阅尽千帆,看遍世间疾苦,从小便立下了 " 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 " 这样高远志向。

# 家喻户晓的神童伙伴 #

这个小伙伴五岁就会作诗,大人们出题考他,他都能答上来。只可惜摊上了愚笨父亲,整天带他去有钱人家给别人作诗,好换点儿赏钱回来。时间一长,方仲永的才华耗尽,也写不出好诗来了。

看见曾经的小伙伴 " 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写就《伤仲永》,提醒自己也提醒世人,即便天资聪慧也要勤奋努力,不然再好的剧本也救不回来。

# 史上最惨第一名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王安石已出落成一个大小伙子了。

公元 1042 年,21 岁的王安石第一次参加科考,就以优异的成绩荣登进士甲榜第四名,但这里有个小插曲。殿试结束后,名次并不是马上出来,而是由考委会研究议定排出名次,由宰相和枢密使传阅,签署意见,最后由皇帝定夺。

这时王安石排名第一,但仁宗皇帝看到王安石试卷上有 " 孺子其朋 " 这句话,心中颇为不爽。内心 OS 大概是:好呀小王,还没上岗就开始教育起你老板来了。皇帝一不高兴,王安石直接落到第四名,状元也这么泡汤了。

# 受人爱戴的基层干部 #

王安石的第一份工作是扬州签判,从那里开始了 20 多年的地方官生涯,鄞县、舒州、常州等地,都留下过他的踪迹。

在基层,小王绝对算得上是一位 "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 的好干部。在鄞县(今浙江宁波)任通判时,他用 12 天时间走遍 14 个乡镇,下基层调研。那时候可没有越野车,跋山涉水全靠双脚。

行万里路之后,王安石切身了解了民间疾苦,减赋税,兴水利,实施了后来被称作 " 青苗法 " 等利民举措,深受百姓爱戴。

# 房价太贵 拒绝升迁 #

庆历六年,王安石在扬州的第一份工作合同到期了,按照规定,他可以通过考试选拔晋升到中央任职,但王安石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一心只想留在地方工作。

待到王安石在舒州任期一满,朝廷再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这一回,皇帝直接签发了任职公文,任命他为 " 集贤助理 ",还特意写上了 " 不得辞免 "。

你说不能辞就不能辞啊?任性的王安石又拒绝了。拒绝归拒绝,总得给皇帝一个台阶下吧。王安石说:" 臣祖母年老,先臣未葬,弟妹当嫁,家贫口众,难住京师。" 一言以蔽之,家里穷住不起京城,这理由也是绝了。

# 消失的玄武湖 #

王安石第一次成为 " 南京市长 " 是熙宁元年(1068 年),没干几个月就调走了。再次调回来当 " 南京市长 " 是在熙宁七年(1074 年)。

这一回,王安石在任上干了一件大事,他把玄武湖(后湖)给填了。为什么呢?" 务实派 " 王安石认为,玄武湖历来都是游玩之地,没什么太大用处,不如排泄湖水,改为良田。

他的建议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于是,江宁府民众 " 开十字河,立四斗门,以泻湖水。跨河为桥,以通往来,(玄武湖)岁久湮塞 "。

湖一填,得良田两万亩,由官府贷耕牛和种子,分给 " 无置锥之地 " 的贫民耕种。

# 职场上的钢铁直男 #

射手座的王安石,为人坦率,职场上也有点 " 一根筋 "。有次群牧司衙门内牡丹花盛开,包拯宴请同僚一块饮酒赏花,就王安石和司马光坐那不喝酒。包拯开口:" 你俩咋不喝酒?" 司马光还是挺会看眼色,既然大佬都发话了,那就只能一饮而尽了。但偏偏王安石根本不吃这一套," 你叫我喝我就喝啊,我不想喝就不喝。" 油盐不进的直男性格,似乎成为了王安石独树一帜的个人 style,但也让他在日后的职场生涯吃了不少苦头。

# 变法路上的圣斗士 #

变法,可以说是一项高危工作,经常伴随着腥风血雨。但是,熙宁二年(1069),49 岁的王安石毅然开始推行新法。

他的想法都很超前。青苗法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百姓负担;免役法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稳定了社会秩序;保甲法,既节省了军队支出又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世袭制度也被取消,想当官,来参加公务员考试吧。

可惜的是,新法动了权贵的 " 蛋糕 ",引得朝野震动,遭到强烈反对。丰八年(1085 年),王安石变法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看到这里,此处应该有掌声。王安石,好一个赤条条的圣斗士!

# 写入笑话集的王安石 #

正因为王安的独具一格,不少古代的笑话集中特别青睐这位士大夫。其中一则:王荆公尝与客饮,喜摘经书中语,作禽言令。燕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久之,无酬者。刘贡父忽曰:" 吾摘句取字可乎?" 因作鹁鸪令曰:" 沽不沽,沽。" 坐客皆笑。(《拊掌录》)

这个故事是王安石在宴会上给宾客们出了一个难题,要摘出经典中那些可以当做鸟叫的拟声(也就是禽言)的句子当做酒令,这需要对于经书非常熟悉才能做到。更妙的是刘攽还接下了这个酒令。儒家经典虽是圣人遗训,但不妨王安石拿它开开玩笑。这显示出他的学问,也显示出了士大夫的风度。

# 相爱相杀 CP 组 #

世界是多元的,并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里,司马光和王安石就是。

王安石和司马光几乎是同时期进入职场,司马光曾在王安石去世后,抱病写信给朝廷:"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不幸介甫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光意以谓朝廷特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 王安石对司马光也是一直敬重有加,赞曰 " 君实之文,西汉之文也。"

二人书信往来频繁,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就是王安石对司马光质疑变法的回复。但由于政治上主张不同,两个相似灵魂慢慢靠近,又渐行渐远,始终不能在一起。

王安石画像

拾壹

# 抠门?崇尚节俭 #

王安石一生简朴是出了名的,他崇尚节俭杜绝奢侈浪费。王安石做宰相期间,有一个亲戚来到京城拜访王安石,王安石则礼貌的请他吃饭,到了约定时期,那个客人盛装相见,认为王安石肯定会大排场的宴请宾客。但是那天客人等了很久也不见有宴请的阵仗,终于开饭了,只有酒水,胡饼和切的很小的肉块,让人大跌眼镜。足以看出王安石的清廉朴素。

拾贰

# 钟山隐士疗养法 #

罢相之后,回归家庭。王安石再次来到他深爱的金陵钟山。他的父亲王益曾在南京为官,十来岁时,王安石就跟随父亲来到南京定居,南京的钟山一直深深吸引着王安石。

在王安石 18 岁时,王益卒于任上,葬于钟山。嘉佑八年(1063 年)八月,王安石的母亲在开封去世,王安石将母亲与父亲合葬在钟山,并且辞官在此守丧。这一守就是近五年,他在山上专心读书、聚众讲学,还写了《洪范传》一书。

再来钟山,亦是疗伤。熙宁十年(1076 年),他的儿子王雱英年早逝。老来丧子,对王安石的打击很大。他再次辞官,隐居在钟山之麓。1086 年,王安石病逝于钟山,葬钟山南麓东三里。

拾叁

# 谈笑有鸿儒的 " 豪宅 "#

儿子早逝后,王安石罢相隐居,在钟山之麓建造了一处居所。因距江宁城东门 7 里,距钟山主峰也是 7 里,所以得名 " 半山园 "。距半山园不远的定林寺,也是王安石常去读书和会友的地方。

在此期间,王安石闭门读书著述,编写了文字训诂著作《字说》,同时也结交了许多高逸之友,包括米芾、李公麟、欧阳修和苏东坡等。

有一次,苏东坡乘船经过南京,王安石穿着粗布衣裳、骑着驴子就去江边接他了。苏东坡穿得也不咋地讲究,说道:" 我今天就穿着野服拜见大丞相了。" 王安石笑着说:" 这些俗礼岂是为我们俩而设的?"

两位政见不同的诗人,因为诗文结交,并且开始了一场愉快的南京之旅,王安石作为导游,还带领苏东坡游览了钟山。

定林寺

拾肆

# 旅游达人 爱逛江苏 #

在江苏,不仅南京留下过王安石的足迹,还有不少城市王安石都来逛过。

"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这首《狼山观海》是王安石登临南通狼山时写下的。首联一问,由眼前 " 无边波浪 " 而想到源头昆仑,突兀峥嵘,起笔不凡。在他笔下,狼山与左右的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如一串翡翠珍珠浮游在烟波浩渺的江委海端,令人流连忘返。

王安石的第一份工作在扬州,对扬州自然有不一样的感情。后来,有一次途经扬州,王安石登临蜀岗,游览平山堂,写下《平山堂》一诗,怀念曾在扬州相识的欧阳修。

拾伍

# 一人 N 首成名诗 #

王安石留下了不少诗歌名作,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被编入语文课本,拼起来,就是他的一生。

初登相位,王安石心情舒畅,终于有大展拳脚。这年新年,他写了一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可天不遂人意,变法受到层层阻力。熙宁七年(1074 年),王安石罢相回到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和瓜州(今扬州南),他吟诗一首:"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晚年,王安石隐居钟山之麓 " 半山园 "。他望着傲雪的梅花,又得到一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梅花,亦是晚年凌寒傲雪的自己。

拾陆

# 歪歪扭扭的字竟成国宝 #

密密麻麻,歪歪扭扭,像急就章一样急促率意,就这,能是国宝?

欣赏王安石的字,需要一定的艺术造诣。苏东坡称其书法 " 无法之法,然不可学 "。黄山谷说 " 比来士大夫,惟荆公有古人气质,而不端正,然笔间甚遒 "。

在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有一件书法作品《愣严经指要》,作者便是王安石,龙飞凤舞的笔划让人拍案叫绝。

这件国宝是王安石去世的前一年写下的。王安石两起两落,晚年心灰意冷,醉心于佛学,传抄这份经书,求得心灵上的平静。《愣严经指要》字体近楷书又带有行书笔意,墨色淡雅,点画清劲,通篇布局有 " 横风疾雨 " 之势,虽然行与行之间很紧密,少有空白的地方,但并无缭乱的感觉。

《愣严经指要》

拾柒

# 不爱洗澡的 " 油腻叔 "

都说老天给你开了一扇窗的同时,也会关上一扇门。王安石读书、工作有多认真,平时生活就有多随便。他,居然不洗脸不洗澡!

有次王安石因为不洗脸,脸上积了一层厚厚的泥,远远一看还以为是 " 包拯 2 号 ",吓得家人以为他身患重病,还请了大夫来看。王安石不仅如此,还不爱洗澡,不爱换衣服,每天拉拉垮垮,既被笑话又被同情。

拾捌

# 一夫一妻 不离不弃 #

虽然王安石的性格、习惯遭到了不少非议,但有一件事哪怕放到现在,你都忍不住给他竖大拇指。那就是他对妻子的态度:一夫一妻,不离不弃。

有次他正家里办公,一抬头突然看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给他端茶送水,原来是吴夫人给他买的小妾。听完原由后,把小妾给 " 休 " 了,自那以后王安石再也没有收过其他女子。

纵观王安石的一生,虽然出身官宦之家,却是他们中的另类。他不爱财,不爱官,不爱面,不好色,似乎与世俗绝缘。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 在这世上,除了极稀少的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 王安石选择了前者。

不畏浮云遮望眼,心如宝月映琉璃。

孤独而灿烂,何尝不是人世间最好的道路呢?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然 宋经纬 / 文 赵杰 / 摄

相关标签

王安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