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松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举办的文明实践活动吸引不少市民参加,纷纷相约到实践所(站)学习和 " 打卡 ",走进松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专题党课、知识讲座、文艺演出、文体活动、亲子活动 …… 等一系列 " 接地气、聚人气、有活力 " 的文明实践活动在实践所(站)轮番上演,受到松岗市民广泛好评。
建设活动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有了 " 新家园 "
12 月初,松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 个社区文明实践站相继挂牌成立。以街道、社区为单元,街道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社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所、站全面开花,形成一张文明实践服务网,让文明实践的力量渗透到松岗大街小巷。
走进溪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该实践站分为两层楼,宽敞明亮,管理有序,各项工作制度、组织架构整洁有序上墙。实践站设有舞蹈室、健身房、老人活动中心、图书阅读馆、综合活动中心等多个活动室,充分满足开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等服务的需求,现场有不少市民朋友在参加文明实践活动。
" 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各类文艺文体活动,还可以参加各类讲座,活动很丰富,老师都很专业,让我学到很多知识,文明实践所(站)真的是市民业余学习的好去处 " 家住在溪头社区的李先生说。据了解,松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软硬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统一打造,并安排人员做好日常管理,确保为市民开展文明实践提供一个功能完善,环境舒适的场所。
壮大志愿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有了 " 新动力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通过不断壮大文明实践队伍,组建了 "1+5+10+13" 志愿服务队伍,即一支街道志愿服务总队、" 五大平台 " 志愿服务队、十支专业型志愿服务队伍、十三支社区志愿服务队。
在众多队伍中,环境保护服务队中的 " 银河志愿护卫队 " 格外引人注目,队员们满头银发,人均年龄在 60 岁以上,无论刮风下雨,他们在日常锻炼的同时,穿梭在河道开展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清理河道垃圾,以身作则,共同守护着茅洲河的 " 绿水青山 ",在碧绿的茅洲河畔留下银色光芒。
" 做义工跑腿是一种公益奉献,但做军人服务社会就是义不容辞,疫情紧急,哪怕冒着生命都必须冲上去。" 来自关爱行动志愿服务队的 " 跑腿服务队 " 的志愿者黄勤立自豪地说。其实,黄勤立不仅是一名资深志愿者,还是一位预备役军官,曾获评全国 " 最美家庭 ",他在 2015 年被授予 "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像这样优秀的志愿者在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中非常之多,他们都是松岗文明实践志愿者的缩影,他们像 " 一团火 " 一样温暖着身边的人,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文明实践的队伍。
据统计,松岗街道注册志愿者达 5 万余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超过 121 家,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在文明实践所(站)的有序组织下,长年累月奔赴松岗街道每个角落,扎实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全年服务时长超 15 万个小时,形成一道靓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风景线。
贴近群众需求,新时代文明实践有了 " 新活力 "
在策划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过程中,松岗街道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他们的需求入手,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务聚民意,精心策划举办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用心服务好群众,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今年十月," 打卡文明生活—— 21 天文明习惯养成记 " 的打卡链接刷爆松岗市民的朋友圈,市民拿起手机上传文明实践的照片即可参加文明打卡活动获得积分,活动引发全民争相在微信朋友圈进行积分 PK,争当文明城市创建的代言人,这场由松岗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起的文明打卡活动,吸引了超 4 万市民参加,形成了全民共建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
十一月," 种下希望,绿见未来 " 亲子义工种植活动在碧头社区进行,组织了 12 对亲子家庭现场开展绿植种植活动,室内种植后移栽到社区广场,通过活动,不仅用绿植装点了社区空间,更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人员十分热情,很愿意倾听我们老百姓的想法,前段时间我们建议多安排些亲子项目,社区立马安排了亲子义工种植项目,让我们感到很暖心 " 碧头社区蔡女士说。
碧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负责人蔡植森透露:" 我们会及时收集群众的需求信息,经研究可行后,通过链接志愿者资源的方式,实现需求项目落地 "。据介绍,文明实践站通过建立 " 群众点单—所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 " 的闭环机制,将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2021 年度,碧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累计惠及群众近 23000 人,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尺、以文明实践为契机,全心全意服务好群众。
" 往后,松岗将立足于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功能性平台,盘活服务群众的各类资源,用真心真情服务好群众,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实践更聚人气、更接地气 " 松岗街道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圳晚报记者 彭彩萍 通讯员 钟宇豪 沈建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