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8 月份,2 个月大的小乐(化名)因为经常吐奶,被带了医院做检查,小乐妈妈回忆到:" 本以为是小孩子消化问题,没想到一查竟然是扩张型心肌病,当时整个人都慌了。" 在四处求医的过程中,听闻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心脏移植团队有为婴幼儿做心脏手术的经验,决定带孩子来省医求治。
11 月,好不容易等来了供心,然而,小乐是 A 型血,供心是 B 型血,在医护的共同努力下,"ABO 血型不相同且不相容的跨血型心脏移植 " 顺利进行。手术后清醒小乐即刻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插管 ,实现了心脏移植手术超快通道复苏。
据介绍,这是目前华南地区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心脏移植成功出院的患儿。
B 型血的供心用在 A 型血小乐身上
小乐是 A 型血,等来的供心是 B 型血,婴幼儿的供心来源非常稀缺,如何解决没有合适的供心以及病情危重之间的取舍,成了这次手术的难点之一。
为了尽早给小乐换心,在余学清院长大力支持和陈寄梅所长的带领下,心脏移植、心外小儿、PICU 以及心外小儿监护团队多次开展 MDT 会诊。在了解到患儿体内抗体水平较低时,移植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扩大供心接收来源,包括血型不相同且不相容的供体。
众所周知,ABO 血型是心脏配对基本原则,包括同种血型移植或者血型不同但是相容的移植,但血型不相容的案例难度就很大。
" 婴幼儿体内免疫机制尚不完全,我们术前仔细筛查了患儿抗 B 抗体,并制定了围术期安全有效的免疫诱导方案,保证 ABO 不相容的跨血型移植可以顺利进行。" 心脏移植与辅助外科副主任吴敏介绍说。
手术器械、缝线等都是非常 " 迷你 "
" 全国婴幼儿、特别是低体重婴幼儿的心脏移植开展很少,我国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尚少。" 心外科副主任黄劲松告诉记者,由于患儿年龄小、体重低,年龄越小手术风险就越大。
越小的患儿心脏体积就越小,这给手术操作过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术者的要求非常高,术中操作过程要求极其精细,包括所用手术器械、缝线等都是非常 " 迷你 " 的。在黄劲松主任带领的移植团队及心外小儿团队共同合作下,历时 7 个小时的移植手术终于完成了。
" 我们的心外科曾成功为体重只有 1.09 公斤的超早产儿开展心脏手术,去年也为一位 9 月龄小的婴儿实施 ABO 血型不相容的心脏移植手术,在婴幼儿、低体重儿心脏手术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 黄劲松说道。
PICU 精心调养 11 天小乐出院了
心外重症监护二科副主任罗丹东告诉记者, 为了减少小乐手术麻醉后的损伤,心脏移植团队为小乐实施超快通道复苏。
" 超快通道复苏通常是指术毕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插管,这对麻醉医师的麻醉把控能力要求很高,既要在术中保持绝对可靠的镇痛效果,也要求术毕患者能够快速清醒。" 麻醉二科(心外)副主任梁杰贤表示,移植团队及麻醉团队在术前制定精准的麻醉方案,成功的为小乐实施超快通道复苏,在清醒的状态下送入了重症监护室。
儿科副主任、儿科重症监护室主任郭予雄表示,得益于超快通道复苏,小乐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促进患儿更快的恢复,经过心外科小儿重症监护团队 9 天专业细致的治疗及护理后,患儿转到了 PICU,在 PICU 精心调养 11 天后,小乐终于出院了。
心脏移植团队、心外小儿、PICU 以及心外重症监护团队在术前开展了多次 MDT 会诊,多学科的护航,精准地把控患儿从术前、术中到术后的各个过程,环环相扣,每一步都走得谨慎,每一步都走得精细。心脏移植团队吴怡锦医生表示,移植手术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小乐还要面对着排斥反应、感染风险、营养发育等诸多问题,如何改善及提高他后续的生活质量,将会是医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据介绍,小乐出院 7 天后回院复诊,恢复状态良好。这也是继去年为一位 9 月龄婴儿进行了全国首例 "ABO 血型不相容的跨血型心脏移植 " 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移植团队又开展了第二例 "ABO 血型不相容的跨血型心脏移植 ",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两例 ABO 血型不相容的心脏移植,再一次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华南地区最小年龄及体重的心脏移植成功出院记录。
采写:新快报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郝黎 张蓝溪 靳婷 马丹莹 张松山摄影报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