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深圳市大鹏新区以 " 谁执法谁普法 " 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因地制宜打造普法特色品牌,全省首个生态法治公园——葵涌生态法治公园获评省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大鹏新区消防宣传开放站等六个基地获评 2021 年度市法治宣传教育星级基地,入选数量居全市第一。
完善考核机制,普法责任由 " 软任务 " 变 " 硬指标 "
自 2019 年起,大鹏新区通过召开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开展 " 谁执法谁普法 " 履职评议活动,厘清各单位普法 " 责任田 ",推动将普法工作融入执法、服务全过程、各环节。
在此基础上,2020 年大鹏新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大鹏新区落实国家机关 " 谁执法谁普法 " 普法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 " 六个一 " 工作任务,为各部门履行普法责任提供了依据和遵循,并将落实情况纳入法治大鹏绩效考核内容。
分类精准普法,普法工作由 " 独角戏 " 变 " 大合唱 "
据悉,大鹏新区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学法机制,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常务会议学法、旁听庭审活动、网络学法考试等形式,全面提升 " 关键少数 " 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水平。
各责任单位积极创新普法形式,推动将普法工作融入执法、服务全过程、各环节," 谁执法谁普法 " 在满足民生需求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成效作用进一步彰显。
如大鹏新区住建局在小散工程纳管备案系统中创新前置学习安全警示宣传片,有效提高了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南澳办事处在开展乱占耕地建房整治专项执法中,通过发布普法漫画、" 一对一 " 执法宣讲等方式,实现征拆执法 " 零上访 "" 零诉讼 ";深圳市监大鹏局在全市率先打造《大鹏市监节日查》品牌,对节日执法进行在线普法直播,点击率超 50 万,实现了执法(服务)与普法的有机统一。
创新普法载体,普法阵地由 " 摆摊设点 " 到 " 遍地开花 "
大鹏新区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因地制宜推动全区建设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法治文化阵地。通过法治元素的 " 渗透 " 和 " 植入 ",对现有的公园、街区、场馆等公共场所提档升级,打造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律熏陶的阵地载体。
此外,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设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如城管部门建设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消防救援大队建设的大鹏新区消防宣传开放站、葵涌办事处创新打造的民法典主题工业园等等。
通过大鹏新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精心打造干部、社区、校园、云端 " 四个课堂 ",利用漫画推文、有奖问答、动漫视频、抖音直播等多元形式,开辟普法教育的新渠道新途径,发挥了 " 小阵地、大宣传 " 的宣传效果。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通讯员 黄飞燕 杨小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