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明慧 实习生 陶心悦 记者 黄艳 / 文 王玉秋晨 / 摄)一节课包含物理、音乐、美术三个学科;一节课化学与政治老师同上 ……12 月 17 日,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与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联合举办 " 预见与遇见:情境任务教学探索 " 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一种全新的高中教学新样态 -- 学科融通课亮相。
付高是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博士,今年成为二十九中的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他和美术名师阚晓燕、音乐名师李静一起,融通三个学科,带来一节 " 艺术、科学与创造力 " 融通课。这节课先从一组世界名画的赏析开始,让学生感悟画作表达的情绪,随后学生们又进入到音乐的世界,他们演奏乐器,为卓别林的最后一部默片《摩登时代》配乐, 音乐老师还为大家演唱了《松花江上》。欣赏歌曲体会到的情感再次引申到绘画上,艺术大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成为大家的讨论焦点 …… 当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片段在屏幕上出现,红衣小女孩在黑白的影片中格外醒目,电影中的纯净童声回荡在教室里。而这,铺垫着下个物理学科的环节。艺术中的物理学由付高老师来和同学们探讨,原来,红衣要通过三步才能展现,首先要用红色滤镜拍摄;再通过红色饱和度的差异,区分红色与白色;最后还要重新给红色部分上色,这样的呈现帮助导演引导观众对小女孩命运的关注,随后物理老师又进一步介绍在物理学中的艺术创造 …… 三名参与教师认为,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对于开发人的创造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意图设计了这一课程。
△ 二十九中美术名师 阚晓燕
△二十九中音乐名师 李静
" 走向碳中和 走向未来 " 是两名 95 后年轻女教师带来的化学与政治学科的融通课。政治教师张悦是今年新入职的硕士研究生,还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化学教师张宁今年在复旦大学化学系取得硕士学位,目前在二十九中高一担任教师。两名 95 后新教师讲课风格老练,配合默契,两个学科围绕碳中和的话题无缝对接,时而,两人同时站在讲台上相互配合。课程主要探讨了碳排放从 " 零 " 到 " 多 "、" 多 " 的危机、以及从 " 多 " 归 " 零 " 三部分。课堂上,张悦老师引导大家从科技创新方面看如何解决碳达峰的危机问题。张宁老师由之前同学提到能源和碳转化的问题,通过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带领大家观察碳从 " 多 " 回到碳中和的 " 零 " 应该怎么做,归根结底,碳中和的实现还是要绿色革命。两名年轻教师表示,融通课让学生用政治观念和科学的角度去辩证思考。这样的融通,可以从多方面角度去思考问题,有利于思维的发散性。
△ 二十九中政治教师 张悦
△ 二十九中化学教师 张宁
此次活动还包括了语文、数学、英语、信息、体育等多学科的课堂展示。据悉,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正在转变为新的教学实践。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加重视情境任务设置,发展想像力,激发深度学习,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 课堂照片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