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实习生 周懿静 记者 李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除了这首经典之作《送别》的词作者,李叔同还有诸多名号与身份,比如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弘一法师、丰子恺的老师等等,最终却只留下 " 悲欣交集 " 的绝笔。12 月 17 日晚,话剧《李叔同》(剧场版)在南京青春剧场上演。作为 2021 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的最后一部竞演剧目,该剧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带领观众走近《送别》背后的李叔同。
" 我的僧名唤做演音,法号便是弘一,在俗时李姓。从小的时候,谱名文涛,学名广侯,幼名成蹊,别号漱筒。年轻的时候我又改换叫过李岸、李哀、李息霜、李婴、李凡、李广平 ......" 李叔同的一生曾用名超过 200 个。该剧编剧都相红表示,在巨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诠释 " 李叔同 ",首先不能忘记他是一个人。时代、历史都会变,但是亘古不变的永远是人心。" 李叔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希望观众看完后,心里都有一个答案。"
话剧《李叔同》(剧场版)选择让圆寂后的 " 弘一 ",与幼年的自己 " 成蹊 " 对话,给自己、也给观众讲述自己的一生。区别于常见舞台剧的表演,该剧将舞台与观众席 " 反转 ",即传统意义上的舞台变成了观众就座区,而剧中的舞台则是以往的观众席。
在舞美设置上,该剧去掉了舞美装饰、道具等绚烂复杂的呈现。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台灯,便是一个演员的表演所需。除此之外的道具——手枪、轿子、酒杯 …… 屈指可数。演员读剧本,动作姿态也不算多,但是声情并茂,让观众沉醉其中,仿佛李叔同、段芝贵、杨翠喜、雪子等一众人物,真的就在舞台上诉说。" 想象的空间都给予观众,在剧场空间里,我们共同创造一种观演关系。现象和本质做到有质感,尽量追求这种比较简约的、但是不简单的效果。" 该剧导演、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呼吸剧社创始人段菲说。
除了担任导演、编剧,段菲与都相红还都是剧中的主演。其中,段菲时隔 20 后再登台,在剧中饰演 "20 岁 /30 岁 /38 岁的李叔同 ",而都相红在剧中饰演 " 弘一魂 "" 段芝贵 " 这两个角色。都相红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次登台距离自己上次表演已经过去了 30 年," 第一次彩排的时候,一上台就慌了。"
" 正是你要去得到那些得不到,而去留住那些留不住,这正是人生最重要的意义。所以,携带着困难、疾病等前行,这便是人生的所有要义,也是我们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一点。" 都相红认为,李叔同的故事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段历史、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故事,而反过来它又是一个人的故事," 因为时间过于仓促,这次 2 个小时的演出其实是半部剧,还有太多关于李叔同的故事没有写进去,后面还想做一个 6 个小时的大剧。"
围绕李叔同的创作,还在继续。段菲透露,关于李叔同的大剧创作,一直都在规划中。
(剧方供图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