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1-12-19
通信管廊设施首创“分区运维”,无锡数字城管处置“秒级响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艺 文 / 摄)12 月 17 日 9:51,无锡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收到一则通讯设施类问题上报信息,位于梁溪区健康路一处通讯井盖翘起,容易绊倒行人。根据 " 分区运维 " 模式,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立刻将工单派发给了负责该区通讯问题的处理单位——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当日 10:30 左右,维护人员即刻到达现场,将井盖恢复平整。这套流程看似简单快捷,但在今年 4 月以前,类似问题从发现到处理完成,则需要 6 小时甚至更久。

△通信设施管养分工图(无锡城管供图)

通讯设施类问题,权责不明易推诿

路面上破损移位的井盖、空中几根交错下垂的缆线,这些城市细微处的 " 小问题 ",既是城市管理的日常关注点,更是影响市民生活和安全的烦心事。随着城市综合管廊集约化发展,这些通信设施隐患处置过程中,往往会因不同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产权确定、任务分派、工作流程等情况,导致问题不能得到快速解决,对城市安全造成影响。

无锡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主任邓京丽介绍," 通讯设施破损问题是数字城管平台交办问题当中最难处置的,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共性难题。主要原因在于四大运营商之间产权划分不是特别清晰,就拿此次处理的通信井盖来说,现在大部分通信井盖都是几大运营商合用的。我们在查找这些设施的时候,以前都要在几大运营商之间轮流判别确认,所以推诿扯皮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有的案件甚至要几天时间才能确定是谁的。"

据悉,早在 2005 年,无锡市城管部门就已对中心主城区 321 平方公里开展了一次部件类普查工作。但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道路改造总量也在逐年上升,仅数字城管平台采集覆盖范围从 321 平方公里增加到 718 平方公里,部件类设施的类型和数量繁多,部件普查非常耗时耗力。现同时,在很多通信管廊设施都是综合设施,多家责任单位共用,导致处置责任主体难以确认。

省内率先实现通信管廊设施 " 分区管理、智能交办 "

△运维工作人员将翘起的井盖恢复平整

为守护市民 " 脚下安全 ",打造城市最美 " 天际线 ",无锡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面对这一全国共性难题,在推进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过程中,一直在探索信息管廊高效运维的解决方案。今年,无锡市城管部门着重探索联合无锡市通信行业协会共维管理办公室,加强沟通协作,一起推进四大运营商建立分区管理的模式。今年 4 月下旬起,经过试运行,无锡在省内率先实现 " 分区管理、智能交办 "。

根据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数字城管通信设施实行分区维护管理的通知》(锡城管办发 [ 2021 ] 5 号),从今年 5 月份起,通信井盖、立杆、线缆等设施问题工单由电信、移动、联通、江苏有线四大通信运营商按 " 一点响应、一站式处理 " 的原则,全面承接分区管理区域范围内的工作。其中无锡电信公司承接梁溪区、惠山区;无锡移动公司承接锡山区;无锡联通公司承接滨湖区、经开区;江苏有线无锡分公司承接新吴区。5 月份正式实施后,无锡市数字城管工单再无因产权不明推诿扯皮。

在推动管理机制创新的同时,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还强化智慧城管应用创新,完善数据底座,有效支撑分区维护的实施。今年下半年,创建了分区维护图层,通过智慧城管智能派遣机器人,实现通信设施类问题自动交办,数字城管工单交办速度较之前提升了 80%,大大缩短了处置时限,进一步提高了处置效率。

责任争议回退工单明显减少,结案率大大提升

数据显示,2020 年,无锡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共下派四大运营商通信设施类案卷 9720 件,月均件数为 810,因处置责任争议申请回退、确权的达 4188 件,占比达 43.09%。2021 年,四大通信运营商共处置数字城管平台下派的通信设施类案卷 15666 件,其中主要涉及架空线缆类 5905 件,井盖类 4508 件,立杆类 1109 件,工单完成率达 100%,自实行分区维护后及时处置率提高 11%,11 月当月按期结案率已达 94.66%。

无锡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通过推动构建 " 政府 + 协会 + 企业 " 的共管共治新模式,彻底扭转通信管廊设施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数字城管工单流转缓慢的全国共性问题,全方位提质增效,让群众看得见、易感知,城市生活满意度不断提升,不断刷新城市 " 颜值 ",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中国电信 无锡市 城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