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绿意盎然,江河白鹭齐飞,天空碧蓝如洗。筑城大地,宛如一幅美丽画卷。
"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从 2015 年的盛夏到 2021 年的新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催人奋进。
牢记嘱托勇担当,逐浪前行展作为。贵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全力推进 " 生态大保护 "、奋力书写 " 生态大文章 "、持续做强 " 生态大品牌 ",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交出了硕果累累的 " 生态答卷 "。
" 十三五 " 期间,全市森林覆盖率由 46.5%提高到 55%,提高 8.5 个百分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 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9% 以上;新建城市再生水厂 26 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98.5%;完成 19 条排污大沟整治,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建成 " 千园之城 ";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占全市公交车的比重达到 98%。
勇立潮头扬风帆,不负韶光万里程。
如今的贵阳,正在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切实把生态优势巩固好、提升好、利用好,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 " 强省会 " 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绿增彩 底色更亮丽
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为逐梦绿水青山,多年来,贵阳先试先行,出台法制条例、设立专门机构、调整政策措施,让生态保护成为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先后出台《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大生态战略贵阳行动的实施意见》等,制定国内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从政策层面筑牢生态文明根基;
组建全国首个环保法庭、环保审判庭,明确受理国家机关、环保组织乃至志愿者个人作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集中挂牌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生态保护审判庭、贵阳市人民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贵阳市公安局生态保护分局,贵阳在全国率先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司法体系 ……
从出台首部地方性生态保护法规,到划定生态红线,再到构建生态文明司法体系,贵阳不断筑牢生态保护的法治屏障。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贵阳拿出铁腕手段,坚决打赢打好大气、水、土壤、固废、农村五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一系列严格环保执法,织就一张严密的环境保护网,为贵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奠定坚实基础。
天更蓝。通过 " 挂图作战、建账销号 " 的方式,完成十大行业的治污减排工作;开展扬尘污染防治、推动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空气质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
水更碧。将全市 96 条河流全部纳入管控范围,加强地表水环境管理;全面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排查整治,实施金钟河流域和南明河流域生态补偿,对全市 2388 个河流排口进行溯源分析;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 " 回头看 " 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和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等督察检查反馈问题整改。
地更绿。制定出台《贵阳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全市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陆续开展了重点行业及 199 家重点企业的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完成全市 240 个加油站的防渗改造,并开出全省第一张土壤环境执法罚单。
贵阳通过在全省率先实现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率先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等,大幅提升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全市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达到 98% 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9% 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2012 年以来,贵阳引入系统治理思路,坚持全流域统筹、干支流一体,分 " 救急 "" 治本 "" 系统提升 " 三个阶段对南明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治理,全流域 25 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7 条主要支流水质全部达标,河流自净能力得到逐步恢复。
" 十三五 " 以来,全市森林覆盖率由 46.5%提高到 55%;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从 10.95 平方米提高到 13.16 平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由 95.6% 提高到 98.9%,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 100%,中心城区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均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全市辐射环境整体保持良好。
绿变金 发展添动能
贵阳深知,多姿多彩的林城,绿色是一以贯之的主打色。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十三五 " 以来,贵阳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成一批绿色化、循环化产业园区,全力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石膏粉、抹灰砂浆、石膏条板、石膏模盒 …… 走进贵州磷化集团息烽园区,各类磷石膏建材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昔日堆积如山、污染环境的磷石膏废渣,如今成了众多建材企业争相订购的 " 香饽饽 "。
近年来,贵阳全力推进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大力促进磷化工产业绿色、创新、集约、高效发展,闯出了一条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的绿色循环之路。
" 十三五 " 以来,贵阳纵深推进 " 千企改造 "" 千企引进 "" 万企融合 ",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日趋合理。2016 年实施 " 千企改造 " 以来,全市累计实施 " 千企改造 " 的企业有 537 家,实施 " 千企改造 " 的项目有 581 个,项目总投资 2195 亿元,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特色食品、健康医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示范项目和工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2020 年,贵阳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4.1:36:59.9,新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提高到 24%、46%。2020 年,贵阳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磷石膏年消纳能力达 740 万吨,基本实现 " 产消平衡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 98% 以上。贵阳贵安共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达 1817.35 亿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守好绿水青山,方能收获金山银山。
花溪区久安乡地处贵阳市民的 " 水缸 " ——阿哈湖上游,曾是个煤炭开采历史长达百年之久的煤乡,但过度开采也让久安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如何由 " 黑色经济 " 转为 " 绿色经济 "?久安乡义无反顾地按下煤矿生产 " 停止键 ",盘活古茶树资源,使主导产业由地下转到地上,探索 " 茶文旅一体化 " 发展新路,转型发展收入不减反增。
实践充分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要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贵阳还充分挖掘地理气候、生态环境、公园景区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经济价值最大化、社会价值最大化和旅游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统一。
" 十三五 " 期间,青岩古镇成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花溪区、乌当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贵阳市连续五年荣膺全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 19.1%、18.6%。
持续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贵阳奋力推进绿色发展、永续发展,呈现出生态建设 " 高颜值 "、绿色发展 " 好气质 "。
绿满园 群众笑开颜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贵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把生态优势巩固好、提升好、利用好,持续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贵阳,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推进 " 一河百山千园 " 行动计划,市民尽享生态福祉。
蜿蜒的 " 母亲河 ",润泽一座城。贵阳强力推动南明河综合整治,南明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2015 年,贵阳强力推进 " 千园之城 " 建设,着力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 " 五位一体 " 的城市公园体系。充分融入 " 海绵城市 " 建设理念,努力增加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让广大市民共享生态资源、生态效益、生态红利。
做足做好 " 百山 " 文章,以城市中心区、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绿色化、景观化、系统化治理山体,打造连接城乡的绿色廊道,完善通风走廊,保护环城林带,构建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进一步彰显林城的生态特色。
" 十三五 " 时期,贵阳完成 230 个山头的绿化提升和景观美化,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等各类公园 660 个,公园数量累计达到 1025 个。
如今,一河清流、百山拥城、千园竞美的 " 山水林城 " 已然呈现。
今年以来,贵阳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扎实开展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狠抓问题整改,消除建成区 29 处黑臭水体,南明河、洋水河、麦架河等流域水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曾经,云岩区金关巷 460 号的居民打开窗是齐腰深的污水、漫天飞的蚊蝇、扑鼻来的臭味。今年 6 月,金关巷 460 号污水收集治理工程启动,安排人工清淤,新建污水压力管道、排水明沟、化粪池等设施,生活污水最后引入二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长期困扰金关巷 460 号的黑臭水体问题得到解决,群众一致点赞。
心系群众解难题。贵阳市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如今的贵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是人人向往的生态文明之城,是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
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知绿、护绿,更懂绿。
近年来,贵阳通过持续开展相关活动,让市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者、支持者、参与者。
2017 年,贵阳市招募绿丝带生态文明志愿者,组织和倡导市民开展森林防火、植树造林、违法排污监督、河流湖泊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有千余名市民报名参加。
今年 84 岁的雷月琴是贵阳市最早的护水志愿者。在退休后的 30 余年间,她无数次用脚步 " 丈量 " 南明河、无数次阻止市民往河里扔垃圾、无数次宣传保护水资源 …… 她花费七年时间手绘了六张南明河治污地图。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雷月琴用行动践行志愿者精神、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助人为乐美德,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目前,贵阳市已吸纳 3 万余名生态文明志愿者加入生态环境保护行列。
" 义务植树 "、" 绿色清明、文明祭祀 "、" 爱鸟周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6 · 18" 贵州生态日等系列宣传活动举办,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从 " 生态立市 " 到 " 生态发展 " 再到 " 生态惠民 ",贵阳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全力巩固提升治理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筑城大地,成为市民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
乘风踏浪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方。
贵阳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满意。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金毛毛
编辑 段筠 实习生 陈庆庆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