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 " 小种子‘稻’出大战略 " 野生稻科普展系列活动完成幼儿园巡展之际,喜讯传来——由罗湖区科学技术协会和仙湖植物园联办的 " 小种子‘稻’出大战略 " 野生稻科普展系列活动—— 2021 年全国科普日暨深圳(罗湖)科普月活动被中国科协评为 "2021 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深圳市仅 3 个项目获此奖项,这也是罗湖区科学技术协会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省等上级科协部门嘉奖。
罗湖区科协一直关注辖区科普资源开发,积极联动科普基地开展特色活动,连续 3 年与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仙湖植物园联办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打造罗湖科普品牌,如 " 蜂采百花 · 蜜酿生活 " 系列活动被广东省科协评为 " 2020 年广东省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
在开展活动中,罗湖区科协突出价值引领,创新活动形式,推动形成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 小种子‘稻’出大战略 " 野生稻科普展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亮点突出。
主题突出,内容创新。作为国内首个野生稻种质资源科普展览,紧扣全国科普日主题 " 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 ",关注农业科技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弘扬科学家精神,活动影响广泛。活动开幕式现场设置了科普长廊和野生稻展区、绘画展示区、摄影作品区、创意手工区、金融科普区、互动体验区共 6 个区域,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公众进行科普,体会农业兴国 " 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 的深刻含义。
线上线下,媒体融合。线下活动采取稻谷实物、展板、农耕体验、讲座等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专门邀请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植物学专家张寿洲博士作专题普及;线上活动采取新浪视频直播、微博互动、专家网络讲座等形式,通过新浪微博平台进行启动仪式同步直播,并在 b 站、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主流视频网站进行推广,面向全世界观众展示,活动被推送至 " 学习强国 " 深圳学习平台。
全域科普,提升素质。活动以青少年、社区居民、城市劳动者、领导干部为科普对象,也关注弱势群体的科学素质,特别邀请了 10 多组自闭症患者家庭参与活动,让他们在参观野生稻和制作稻草人的过程中感受到科普的乐趣。
活动还走进了东昌小学、红岭小学等多所学校和幼儿园,让师生们充分体验农业科技的美好未来,激发学生热衷科学探索的热情。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通讯员 赵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