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12-21
驻湛江吴川市塘㙍镇工作队:强化品牌意识 用商标点亮“土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年 8 月,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成工作队进驻塘㙍镇,做足帮扶功夫,迅速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 果子有了商标,我们就能用品牌凸显果子特色,实施差异化销售。"" 商标、品牌就是无形资产。" 乡村振兴开局之际,湛江吴川市塘㙍镇的一项商标培育讲座,使商标意识深入农人心坎。龙安村的龙卓雨在专人帮助下成功注册水果商标,开始谋划开拓电商市场,让果子 " 走 " 得更远。

彼时,东村新建的禽畜集中养殖点,解决了家禽散养带来的脏乱差问题,乡亲们经过镇村干部和工作队的耐心动员,都使用养殖点饲养。

今年 8 月,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成工作队进驻塘㙍镇,实施党建引领、专项改造、重点村建设、带动重点户等四项帮扶,并着眼做五件事:挖掘好人文资源、用好上级资金、发挥好派遣单位优势、引入企业投资、发动乡亲乡贤参与,迅速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发挥派出单位优势 指导品牌建设

驻镇以来,工作队走遍全镇 25 个村落调研,探索产业发展、摸查村居基础设施、防返贫监测等工作徐徐开展。在帮扶单位帮助下,重点关注的对象解决了教育、医疗、生活补助等问题。

■龙卓雨是种植大户,他成立了扶贫合作社,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带动农户种植、销售火龙果、香橙、香蕉等农产品。

产业是工作队最关注的。通过走访,他们发现各村以种植稻谷、花生、番薯等传统品种为主。总体上,全镇农产品无品牌,少数特色产品或农产品加工品有品牌,但缺乏推广手段和推广力量。

如何启发农户利用好农业资源,树立良好品牌,卖好特色产品?是驻镇工作队探索的难题之一。" 品牌建设是完善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帮助农户们开拓销路。我们派出单位要发挥优势。" 队长吴建华表示。

受理商标申请是帮扶单位广东省知识产权中心的机构职责之一,该中心属下的广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专员为此专程到塘㙍镇开展 " 助农兴农商标品牌培育指导 " 活动。在企业现场、田间地头,专家普及了商标知识,还帮助当地人申请农产品商标注册,引导大家强化品牌意识,用心经营好自己的产品,增强产品的独特性、美誉度。

" 果子有了商标,就如有了身份证,我们在电商市场可以叫得更响了。" 龙卓雨就是听众之一。助力脱贫攻坚的那些年,他是种植大户,成立了扶贫合作社,在扶贫干部帮助下,带动农户种植、销售水果。进入乡村振兴时代,该种植基地依然连接着十多户农户增收,然而没有商标,对接市场处处受限。

工作队队员发现了龙卓雨的需求,马上协助他成功完成了 " 芳玲果品 " 商标名、图形标识等的注册申请。龙卓雨对记者说," 有了商标,我们的产品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就有了自己的独特品牌,期望能够开拓更大的销路,带动更多农户一起种植水果。"

同时,工作队经常走访各村,不失时机地向乡亲们宣传品牌、商标意识,结合乡亲们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帮扶计划和措施。

挖掘人文资源 提升乡村风貌

■吴川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到状元地村走访调研。村民们悉心扮靓家园,将闲置场地布置成小花园、小公园、小菜园。

让塘㙍镇走出特色发展路径,产业市场化是第一步。尽管驻村时间不长,驻村工作队已经关注到镇上基础完好的美丽乡村。" 紧扣这些资源,工作队先以美丽乡村示范村为‘重点村’,以点带面,结合农业产业资源,推进乡村发展农庄经济、旅游经济等服务业。"

龙安村的状元地自然村是最先得到工作队关注的美丽乡村示范点。民国初期,状元地村留下了革命前辈杨子儒、张安隆、张怡等先贤的足迹,是当地众多革命老区村之一。走进质朴洁净而又不失现代新农村气息的状元地村,稻田绕村,花木扶疏,篮球场、休憩广场配备齐全。

吴建华介绍,这是近 30 年来乡贤和村民集资共建的成果。" 当下,状元地村响应镇委镇政府和驻镇工作队号召,进一步打造美丽宜居生态乡村,正动员村民继续发挥智慧和力量,不断扮靓家园。"

村干部介绍说,去年状元地村完成了 " 三清三拆 " 后,出现了不少闲置宅基地。" 为了用好这些空地,驻村工作组提供砖块和鹅卵石,引导乡亲打造家门口的‘四小园’。" 该做法得到了众多乡亲热心配合支持。

村民龙阿妹第一个捐出了自家的闲置场地,并认领了两块地,种上了蔬菜和菠萝蜜树。小园子一搞好,她马上发送朋友圈广而告之:" 除掉杂物,种上绿植,环境比以前靓得多。"

同村的龙汉章、龙阿养等村民也用杜鹃花、风景树悉心布置小花园,红色乡村凸显出 " 绿美 " 一面。村民都想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村周边的稻田种植、荷花池建设,营造田园风光,吸引外来游客参观。" 新机场建好了,游客会增多,我们有信心给他们留下好印象。" 龙阿妹自豪地对外发出邀请。下一步,工作队将依据状元地村的治理经验,带动更多乡村进行提升风貌。

优化人居环境 巧解家禽养殖难题

■东村设置了家禽养殖示范点,每个格子能养二三十只鸡,还设置了牛舍、猪舍等区域,定期做好消杀工作,并做好监督防止 " 回潮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驻塘㙍镇工作队的另一重点工作。目前,工作队正积极利用各方面资金,补齐塘㙍镇基础设施薄弱这一短板。其中,家禽养殖问题,就是亟待破解的村居卫生痛点之一。

" 村民习惯散养家禽,各家各户养殖规模从七八只到三十多只不等,还有人随意搭建大小鸡舍,不仅带来脏乱差,也容易滋生细菌。有段时间,为了整治到处放养的鸡只,不少乡村都成立过‘捉鸡队’。" 工作队驻东村第一书记苏家立介绍说," 其实,只要有集中饲养的场地,乡亲们都愿意配合。"

为此,工作队以东村为整治示范点,筹集 20 万元资金开展专项帮扶。在得到乡亲们同意的情况下,利用村边荒地设置家禽集中圈养点,打造格子状养舍,并配备防疫设施。

记者看见,东村的家禽养殖示范点,每个格子能养二三十只鸡鸭。工作队还设置了牛舍、猪舍等区域,找专人定期消杀,做好监督。

不久,相邻的张村看到了集中圈养的好处,提出希望工作队也帮助他们建一个禽畜集中圈养点。" 集中圈养点设计比较科学,我们想‘复制’。"

吴建华介绍,乡村振兴正处于开局阶段,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全面建设都有待进一步加强,驻镇工作队将尽力做好各个专项帮扶,为塘㙍镇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相关标签

乡村振兴 湛江 知识产权 南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