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顺大桥连接广佛。广州和佛山是广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月 20 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 2021-2035 年 ) 》(下称《规划》),《规划》提出 , 到 2035 年,广东将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82%,城镇常住人口 11000 万人。
■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成效
去年广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74.15%
《规划》首先总结了 " 十三五 " 时期广东推进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效。
" 十三五 " 时期,广东省推进多项重大制度改革,顺利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城镇化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进入城镇化发展成熟期。2020 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74.15%。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 十三五 " 期间,累计实现 1330.4 万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全省累计已保障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 28.54 万户;省财政累计下达市、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 104.3 亿元,年均增长 23.3%;到去年,全省异地务工随迁子女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占总数比例超过 69.5% 等。
城镇化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珠三角向世界级城市群全面迈进,2020 年经济总额达 8.95 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 80.83%;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规划同步推进;佛山进入经济总量万亿元城市行列,东莞经济总量接近万亿元。
城市功能品质逐步提升,到 2020 年,全省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内创业团队和企业带动就业总人数达 58.7 万人;" 十三五 " 时期,全省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含租赁补贴)49.36 万套,累计改造完成老旧小区超过 1600 个,惠及居民超过 70 万户;推进广州、深圳、珠海开展低碳生态城市试点建设,推进深圳、珠海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缩小到 2.50:1;土地流转率达到 50.54%;率先在全国实现医保城乡统筹,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 98% 以上。
●目标
新型城镇化具体目标包括五个方面
《规划》提出,到 2035 年,广东将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82%,城镇常住人口 11000 万人,城镇化发展方式全面转型、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全面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全面完善,新型城乡关系全面建立,人的全面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得到充分彰显。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除个别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取消,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落实。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面均等覆盖,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显著提升。
多层次城镇化发展格局更加成熟定型。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五大现代化都市圈全面建成、融合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市规模结构更加合理,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全面形成。
现代化城市体系基本建成。形成广州、深圳两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更加健康安全、富有活力、各具特色。
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程度显著提升,统一规划体系全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普遍形成,城市发展资金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行政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城乡全面融合发展基本实现。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全面打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实现,城乡产业发展趋于协调,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缩小至 1.90:1。
同时,《规划》提出广东省 " 十四五 " 时期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人口及经济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更方便、更美好、更安全,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实现新跃升,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到 2025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77%,城镇常住人口 10150 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控制在 2.3 左右。
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广东将这样做
●全面落实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规划》提出,要以深化改革户籍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为重点,按照城市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公共资源,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安居乐业,到 2035 年全面取消除个别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落实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规划》还提到探索建立新型人口管理制度,建设户籍迁移协同平台,推动户籍管理政务服务 " 跨省通办 "" 省内通办 ";提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吸纳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吸纳落户数量挂钩政策,提高人口流入地政府吸纳外来人口落户的积极性。
●推动五大都市圈融合发展,加强跨都市圈合作
《规划》明确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这一主要发展任务,提出加快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充分发挥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培育珠海、汕头、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佛山、东莞省级经济中心城市,优化珠三角城市群和培育壮大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现代化都市圈,形成 " 一群五圈 " 城镇化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规划》还提出推动五大都市圈融合发展,加强跨都市圈合作,破除制约各类资源要素在城市间、都市圈间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市场规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平台等全方位对接,强化汕潮揭、湛茂都市圈与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互动,促进设施互联、功能对接、 产业互补、 生态共保和市场共享,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引领东西两翼地区加快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在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方面,《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的新型城市,重点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和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善住房条件;建设多层次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城市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就业支撑能力;前瞻部署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全域感知、全场景智慧;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塑造山清水秀的城市生态空间;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岭南特色城市风貌;健全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体系,保障城市安全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方面,《规划》提出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