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2 日上午 10 时,深圳地铁 20 号线一期工程在国展北站举行 " 三权移交 " 仪式,将工程调度指挥权、属地管理权和设备使用权顺利移交,标志着 20 号线正式完成工程建设及开通筹备工作,由建设阶段正式转为运营阶段,为开通试运营奠定了基础。
深圳地铁即将进入 " 全自动运行 " 时代
地铁 20 号线工程起于机场北站,止于会展城站,全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全长 8.43 公里,共设 5 座车站。其中 3 座是换乘站,可与地铁 11 号线、穗莞深城际铁路、在建地铁 12 号线,以及规划的地铁 30 号线实现换乘,最高运行时速可达 120 公里 / 小时。
▲国展北站。
目前,深圳地铁 20 号线号线已高标准完成消防、人防、卫生防疫、工程档案等政府专项验收及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在历时 1 个多月的空载试运行后,于今日 " 三权移交 "。标志着 20 号线已具备初期运营条件,为沿线居民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出行服务,同时也将进一步带动西部经济要素的融合与发展,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基础。 多项便民 " 黑科技 " 上岗,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地铁 20 号线是深圳首条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可以自动唤醒、自动发车、精准停车,还可以当自己的 " 医生 " 进行自动检测。此外,列车还具备障碍物检测、车辆辅助防撞、脱轨检测等安全保障功能。不仅如此,全自动运行功能还给市民的乘车体验增添了新趣味:由于是全自动运行,地铁 20 号线列车取消了司机驾驶室,也就是说,乘客在首尾车厢可以目睹地铁隧道全貌,深度体验电影大片般的 " 隧道穿梭 "。
▲会展城站。
值得一提的是,地铁 20 号线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应用基于车车通信技术的全新列控系统,信号传输无需中转台,车与车可以直接 " 对话 ",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实时性,更能有效缩短行驶车距,减少发车间隔。
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为深圳地铁的 " 科技示范线 ",票务机器人、自动边门检票机等随处可见的智能便民设施组成了车站的 " 智慧内核 ",彰显了地铁 20 号线的科技和创新。
在车站票卡业务方面,20 号线车站的站厅付费区均设置一台 " 智能票务机器人 ",可通过人脸识别和语音交互功能为乘客提供票卡查询、站内导航、换乘指引等自动应答功能。同时,在车站客服中心、出站闸机也分别设置了智能票务终端、自助票务处理机,可向乘客提供自助处理票卡异常、票卡充值及信息查询等多功能一体化服务。
为了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出行效率,20 号线车站也上线了新型自动检票机和边门检票机,与既有车站检票设备相比均增加了人脸识别进站功能,乘客只需前往自助票务处理机注册授权即可 " 刷脸过闸 ",其中新型边门检票还新增了 " 掌静脉读取功能 ",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便利性。
据了解,目前 20 号线车站的导向标识、艺术墙、公共洗手间、母婴室、垂直电梯等服务设施也均安装调试完毕,正在精心组织通信、信号、机电、AFC、车辆等系统的联调调试,以及行车、火灾、反恐等演练工作,为全力确保高质量、高水平的开通做最后冲刺。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