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12-23
教师学生同题作文丨弘扬黄河文化,唱响黄河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弘扬黄河文化,唱响黄河谣

教师 王红玲

" 一河贯东西,两岸变通途。" 兰州,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在这里,黄河犹如一条巨龙,奔腾不息,蜿蜒东去。" 百里黄河风情线 ",则如同缠绕在巨龙身上的一条美丽的丝带,让它显得更加雄劲矫健。

我和妈妈漫步黄河岸边,听!耳畔奏响激昂的乐曲,那是黄河在歌唱。看!岸边的柳叶随风摇曳,那是春姑娘在舞蹈。我站在黄河母亲的雕像前久久凝望,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柔美的曲线仰卧于波涛之上,依偎在怀中的男孩,抬头憨笑,顽皮可爱。听妈妈说,这座雕像是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奶奶创作的," 母亲 " 和 " 男孩 " 分别象征了哺育黄河两岸的华夏子孙。我从小生在兰州,长在兰州,这一方热土养育了我。看到她,我就会想到天堂已故的奶奶,就会想到身旁疼爱我的妈妈,甚至会想到亲爱的王老师。清风拂面,我轻轻地闭上双眼,仿佛听到了奶奶温柔的叮咛:" 宝贝,赶快起床,早饭吃了吗?校服穿了吗?水杯拿了吗?" 仿佛感受到妈妈整晚抱我入怀,轻轻地抚摸我的额头,焦急地不停安慰:" 没事孩子,睡一晚就好了?" 仿佛看到亲爱的王老师露出灿烂的笑容俯下身子亲切地说:" 宝贝,下次一定能考好的 ……"" 黄河母亲 " 这个神圣的字眼在这一刻,我忽然懂了,那就是一份深沉的爱——爱脚下这一方美丽的热土,爱面前这奔腾不息的黄河,爱黄河两岸的华夏儿女。

我和爸爸走过兰州的百年老桥,听爸爸说它建于清光绪年间,横跨于黄河两岸,见证了兰州的兴衰和发展!中山铁桥长 234 米,宽 7.5 米,有 6 墩 5 孔,桥上飞架 5 座弧形钢架拱梁。从历史中款款而来的百年铁桥,它是兰州人民不屈精神的象征,在这座桥上,络绎不绝的驼队和汽车将无数军粮、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到抗战前线。经过多年多次的维修和加固,现在的它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继续为美丽的兰州增添色彩。站在桥上,静心聆听河水的流淌,远眺白塔,感受时代的脉搏。看着铁桥上来来往往的人群,看着铁桥上相互搀扶的老人,看着铁桥上活泼可爱的外国小朋友,我情不自禁地问爸爸:" 爸爸,为什么大家总爱来这里散步、打卡?" 爸爸笑着说:" 因为这里的空气中有妈妈的味道,这里的钢筋铁骨中有岁月的沧桑。" 铁桥用它强劲的身躯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兰州的发展,白墙红瓦的金城关,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科技感光下的霓虹灯都在诉说着这座文明城市的欣欣向荣。作为兰州的一位小公民我为这座坚韧、包容、创新的文明城市而倍感自豪!

我和爷爷来到了美丽的水车园,它北望白塔山,南近白云观,是滨河风情线上的重要一景。爷爷说,兰州水车起源于明朝,历史悠久,外形奇特,是兰州最古老的滴灌工具,它又叫 " 天车 "、" 灌车 "、" 老虎车 "。再次走近它,聆听它那 " 吱呀、吱呀 " 的美妙声音,我仿佛看到昔日兰州人民在它的守护下,灌溉农田,洗衣做饭、繁衍生息。我仿佛看到游客们站在它的身旁听它诉说兰州最古老的故事。我仿佛看到同学们拿起画笔用最美的颜色描绘它的样子。它像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见证着兰州的兴衰变化。夕阳西下,余晖中的大水车更增添了一些庄严和苍凉,它像一位老人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守卫着水车园,守卫着兰州,守卫着黄河,守卫着我们世世代代同饮黄河水的兰州人。我感受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感受到了它散发出的爱的光芒!

兰州——这是一座 " 因河而生,因河而兴 " 的城市。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往日的祥和与宁静,但是我们不怕!瞧!医护人员奔赴一线,志愿者走上街头,退伍军人投身防控一线 …… 一城风景系于黄河,让我们再次唱响黄河谣,因为它就是我们的骄傲!

弘扬黄河文化,唱响黄河谣

四年级(3)班 朱静薇

我的家乡兰州,是唯一一座由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也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因河而自豪!作为华夏的黄河之都,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首先发力带头,建设一个更富强现代的兰州,给中华民族一个更美的黄河。今天,我要赞美黄河,唱响黄河谣,弘扬黄河文化!

璀璨明珠——滨河路

春天,我们行走在滨河路上,观赏着这条让兰州人引以为荣的幸福大道。信步于河畔,向上向善的新风美德扑面而来;游历于红花绿叶间,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些故事涵养了黄河文化,使悠久的黄河文化 " 活起来 ",成为了一道极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引得无数游客的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熏陶着人们。滨河路的建设者们遵循生物多样性和适地适树、易维护的原则,采取带状与块状相结合的方式,精心设计了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S 形的 …… 生态板块。这些能工巧匠的杰作给彩带似的滨河路增添了几分妩媚,我不失时机地让爸爸给我拍了一张和滨河路美景的合影。照片里满满都是幸福和开心。

滨河路有效减轻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更是人们休闲 、娱乐、健身、赏景的最佳场所之一,是一条集生态,经济,智慧的绿色大道。道路上人景相融,和谐美丽,充分展示了兰州这座城市的生态底蕴和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拓展了城市空间。

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兴起于清光绪年间,带有浓烈的西北色彩。一只只羊皮气囊充满气,整齐有序的固定在木筏的下方。随着河水漂流,有 " 下水人乘筏,上水筏承人 " 之说。随着规格的大小不一,载重最大可至 20 余吨,是长途货运的好帮手。黄河之上,羊皮筏子缓缓启航,承载着兰州人的希望和憧憬渐渐远去。是黄河文化古老而韵味十足的一道剪影。

星期天我跟爸爸去体验乘坐羊皮筏子;享受水上漂流的乐趣。坐在羊皮筏子上,我一点儿也不担心,因为有爸爸在我身边。而且,有 " 筏子客 " 的高超技术,我就更加放心了。随着 " 筏子客 " 一声呐喊 " 坐好了!" 羊皮筏子开始在水面上行驶,我看着黄河两岸的高楼大厦,看着白塔山上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看着奔腾的黄河水,不由想起了爸爸告诉过我的兰州往事:以前的兰州贫穷落后,黄沙漫天。山上拉羊皮不沾草,风吹石头满地跑。所以在外地人的心中,兰州人出门都要骑着骆驼裹着头巾,带着一身的贫苦,而改革开放让曾经贫穷落后、荒凉的兰州充满了活力。今日的兰州,再也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正在我沉思的时候," 筏子客 " 唱起了制作羊皮筏子的小调:" 窜了一只羊,剥下一张皮;捂掉一身毛,刷上一层油;暴晒一个月,吹上一口气;绑成一排排,可赛洋军舰;漂它几十年,逍遥似神仙!" 乘客们哈哈笑着走下羊皮筏子,而我,在黄河边和 " 筏子客 " 来了一张潇洒的合照。

黄河儿女的文化与性格

在兰州这个多民族组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西北城市,各民族间和谐生活,融洽相处,各民族就像一片片花瓣,组成了美丽的花朵,民族构建成了温暖又和谐的兰州。在 " 一带一路 " 战略的支撑下,兰州的潜力正在逐步得到释放,经济活力也在逐步提升。低碳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成了兰州的绿色朝阳产业,兰州人民的健康程度和幸福感也在大幅提升。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经济与生态在黄河儿女包容豁达的胸怀中奏出了一曲和谐动人的发展之歌。

今天,我以黄河儿女为荣!写黄河文章,讲黄河故事,唱黄河赞歌,颂扬黄河文化。愿故乡兰州能更好地发扬黄河文化,倡导黄河文明,焕发新的魅力,让 " 黄河之滨也很美!" 的赞美之词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愿黄河谣永远唱下去!唱响中国!唱响世界!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