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2-24
深晚报道 | 经典艺术进校园!中国美术学院美育展品走入深圳校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这就是聂卫平最有名的棋局啊!"" 没想到鲁迅不仅是文学家,还是设计师!"" 这些锤子都是出土文物吗?" 近日,在宝安区华一实验学校的操场上,多了八个很酷的银色大盒子,好奇的同学们围着盒子热烈地讨论起来。这些盒子不是简单的装饰物,而是 " 经典艺术进校园 " 展览活动中的展柜。

▲学生们津津有味地了解国家艺术文化

为让学生们对雕塑的世界感兴趣,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从雕塑的主题与形象、人物的衣着和动态、雕塑工具的使用、雕塑材料的加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实物展示和现场示范。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材料的差别,讲解组老师先是通过敲打金属、石膏、塑料和木头时不同的声音,让孩子们感受差异,再通过触摸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泥、木和塑料的不同质感。

走进华一实验学校幼儿园部,也少不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讲解的身影。他们正通过画图、实物讲解和游戏,让幼儿也体验雕塑不同材料间的区别,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 雕塑 "。

▲学生塑造着心目中的老师形象

回到教室,一堂以 " 给老师塑像 " 为主题的泥塑体验课更是生动有趣。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先是一步步引导孩子观察他们的模特,再鼓励他们放开想象力大胆创作。蝴蝶结、耳环、戴眼镜 ...... 学生们 " 各显神通 " 塑造了许多小作品来体现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 让孩子们了解艺术家是怎样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一步步实现的过程是很重要的,慢慢地他们才能养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美。" 讲解组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

▲让学生受益匪浅的雕塑课

据介绍,本次展览活动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展览发起于 2019 年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 " 人民的纪程——主题性与纪念性雕塑大展 ",经过了以 " 人民形象 " 为主题的杭州站、以 " 童年塑记 " 为线索的上海站和以 " 塑人 - 塑史 - 塑风 " 为脉络的北京站之后,2021 年 12 月来到深圳,以 " 雕塑中国人的故事 " 为主旨,从宝安区华一实验学校出发,陆续走进深圳各大学校,通过厚重而又生动的雕塑艺术鉴赏展,展现艺术家的情志,以丰富可读的方式,将艺术魅力带进深圳校园。

展览内容将从沈文强的《孺子牛》、梁明诚的《新娘》、程曼叔的《少女头像》、张得蒂的《日日夜夜》、王卓予的《提水少年》、杨奇瑞的《棋圣》、班陵生的《林风眠坐像》以及张克端的《冬季草原》这八件在近现代中国雕塑史中有着卓越审美的经典作品出发,以著名的文化史学家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集》作为内容呈现的方式,将不同类别但又与雕塑共同指向⼀个形象符号的视觉资料进行组织与整合,并在特别设计的展览盒子中呈现出来,是一场结合雕塑、摄影、绘画、档案、道具等多样化内容的小型展览。

深圳晚报记者 刘夏蓝

相关标签

艺术 中国美术学院 深圳 美的 女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