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12-24
《国家宝藏》文物特展将启动 粤博这件参展宝贝或刷新你对《西游记》的认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12 月 25 日(本周六)19:00,《国家宝藏 · 展演季》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迎来收官。记者了解到,本期节目中,来自全国三十所参展博物馆的馆长们将齐聚一堂,为大家揭开《国家宝藏》文物特展的面纱。同时,三十位馆长还将带来从当地重要考古遗址中采集到的 " 厚土立方 ",现场齐心共建 " 何以中国 " 装置作品,以此启动特展。广东省博物馆(简称 " 粤博 ")馆长肖海明从华南重要考古遗址——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石峡遗址中采集土壤并携馆藏珍贵文物 " 唐僧取经图枕 " 参与此次特展启动仪式。

粤博集土自广东曲江石峡遗址

自 1973 年至 1978 年,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石峡遗址共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房址、灰坑、窑址等遗迹,清理墓葬 132 座,出土各类器物一万余件。这些发现为研究广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文化内涵、年代分期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探索我国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段性的发展过程等社会历史问题提供了极为重要、典型的实物资料,也是探索岭南地区从原始社会到秦汉以前的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证。该遗址被评为 20 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是我国华南考古的重要收获。

肖海明馆长集土自广东曲江石峡遗址

珍贵文物 " 唐僧取经图枕 "" 宋金项饰 " 将进京参展

唐僧取经瓷枕是元代磁州窑的代表作品。这件瓷枕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实用器物,而且是极为精美的陶瓷工艺品。绘画和装饰图案既有花鸟画的特征,又有民间神话故事的描绘。尤其是枕上画的唐僧取经故事,为研究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成书过程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唐僧取经的题材在磁州窑瓷枕的绘画上出现,说明当时取经故事已经广为流传。

画面上,孙悟空还没有穿虎皮裙,猪八戒还没有大肚子,没提行李;沙和尚举着伞,并非手执宝杖。这些与明代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的形象还有些距离,这反映了唐僧取经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在元代以后,还在继续深化和发展。这是留存到现在的有关唐僧取经题材的早期图像之一,不但反映了民间绘瓷艺人的高超艺术成就,而且是研究小说《西游记》成书历史有参考价值的实物证据。

唐僧取经图枕 元 广东省博物馆藏

宋金项饰由四股八条金线编织而成,截面呈方形。带钩长条形,中间隆起并饰有花纹,其中一端有四个小圆环,可以用来调整松紧。作为南海 I 号沉船出水的第一件金器,宋金项饰承载着八百多年的历史。宋金项饰造型素雅,工艺精良,虽沉入沧海近千年,仍光彩夺目。它的工艺并非中国传统风格,暗示沉船或许与海外贸易活动有关。

南海 I 号是目前发现的较为完整的一艘宋代沉船,文物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多。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外销瓷器,占据目前出水文物的 90% 左右,包含了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等窑口的瓷器,样式形制各不相同,都是为海外市场定制。其他已发掘的文物还包括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等等。宋金项饰在其中仅仅是一件普通文物,其他大量的金项链、金戒指等各类饰品都十分精美。经测量,这些金饰的含金量基本达到 95% — 98%。

宋金项饰 宋 广东省博物馆藏

《国家宝藏 · 展演季》在遍邀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创演 " 文艺展品 " 的同时,还派出了另外一支小分队奔赴各地,重走《国家宝藏》三季以来的博物馆,协助馆长们为特展制作不一样的国宝身份证。宝证,是文物与各地非遗元素、民俗特色碰撞的产物。在佛山,粤博文物金漆木雕大神龛为创作基础,融合岭南地区的舞狮文化,并结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扎(佛山狮头)制作工艺,肖海明馆长与央视主持人维妮娜一同为本次特展制作了国宝 " 身份证 " ——彩扎狮头,将随同粤博精选文物 " 唐僧取经图枕 "" 宋金项饰 " 在《国家宝藏》文物特展上展出。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 黄苏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