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两年,20 位老中青书画家倾心创作,叩开历史之门,52 位推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卓越贡献的贵州先贤跃然纸上,最终汇聚成 40 件 ( 组 ) 作品。12 月 25 日," 山骨 · 寻根贵州精神 " 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的卓越贵州历史人物主题创作展在贵州省美术馆启幕。
贵州先贤和贵州画家的跨时空对话是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在创作的人物选题方面,囊括了从夜郎王多同、汉三贤、海通和尚、奢香夫人、顾成、王阳明,到杨龙友、何腾蛟、吴中蕃、田雯、周起渭,再到沙滩三贤、丁宝桢、陈灿、严修、潘霨、李端棻、姚茫父、朱启铃、谢六逸等古往今来的贵州先贤;在创作者方面,黄天虎、钱文观、杨抱林、杨小吾、陈争、胡寿荣、王建山等 18 位画家参与其中,著名书法家戴明贤先生和周运真先生为展览题写展名。
" 这片土地自有一种不甘落后,乃至要推动着整个社会往前走的渴望和冲动。" 据本次展览总策划、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贵州文库总篆顾久先生介绍,此次展览的意义在于:" 通过对历史圣贤追忆作为津梁,使当今的贵州人能自信地踏上希望的征途,永远去追寻彪炳千古的‘天道’以及心头永不陨落的朝阳。"
据悉,在贵州仅近现代的文化名士便灿若群星。如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杨龙友,周渔潢,李端棻,黎庶昌,姚茫父,当代外国文化研究奠基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谢六逸,中国乡土文化代表人物、著名作家蹇先艾。从贵阳走出的王若飞、黄齐生等革命先烈,为中华红色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笔。古代更有汉代著名儒学家、文学家尹道真,筹备修建乐山大佛的海通法师,折断 " 上帝之鞭 " 的二冉兄弟 ……
展览开幕当天,举办了 " 出山骨—寻根贵州精神 " 专家研讨会,参会人员包括文史专家、教育界人士、新闻出版界人士和贵州先贤后人等在内的各界代表。就贵州如何从文化自知走向文化自信、贵州历史人物如何诠释贵州精神、如何传承贵州文化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 历史人物没有照片和画像,为了创作贴近历史真实的形象,我走了很多地方。" 为了画倾尽家财修建葛镜桥的历史人物葛镜,画家何苦曾四次前往福泉,寻访当地文史馆馆员、葛镜的后人,这才有了现在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周起渭的后人周悟维也来到了现场,向所有付出的文史专家和艺术家致敬。
据悉,展览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教育厅联合主办,贵州省文史研究院担任学术指导,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贵州美术馆、贵阳钟书阁等单位支持和承办。
本次画展将在贵州省美术馆三楼展出至 2022 年 1 月 15 日,组织方还将以全国巡展、央视纪录片、全媒体传播、图书出版、巡回讲座等形式进行推介。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董容语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