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了一支由全国一级战斗英雄、优秀退役军人和基建工程兵等组成的红星志愿宣讲队,将红色故事作为生动教材,持续开展宣讲活动。
12 月 23 日下午,弘扬 " 先锋精神、奋斗文化 " 党史学习教育 " 五进 " 活动走进罗湖人才安居公司。
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曾剑锋、四级调研员陈艳 , 罗湖区退役军人红星志愿宣讲队队长廖其定,深圳市罗湖人才安居有限公司董事长包四明、副总经理郭兵等参加了活动。
全国一级战斗英雄、罗湖区最美退役军人代表韦学锋做了主题为《我的光荣与梦想》的精彩宣讲。
他 17 岁参军,19 岁上战场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挺身赴国难,视死如归。讲到情深处,他说 " 直到现在,我依然会梦到 43 年前的那个冬天,梦里炮火与弹雨交错,硝烟中战友们的身影有些模糊,恍惚间,自己还是那名新兵,满腔热血,勇往直前 "。 1996 年 9 月,韦学锋转业,选择了当时正处艰难改制时期的国营企业——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部队到企业,退伍不退志,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发挥战斗英雄的先锋模范作用。他通过大胆创新,探索出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深度融合的集贸经济新路径,将深圳国有传统集贸市场升级改造为 " 惠民街市 "。
" 惠民街市 " 不仅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还被原国家工商总局和深圳市政府树立为标杆并在全国推广。韦学锋因此被称为 " 深农集团改革先锋 "。 毫无疑问,他们,从枪林弹雨中走来,他们,从生离死别中走来,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里,他们不怕牺牲,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奉献给党和人民,奋进建设的和平年代里,他们默默坚守兢兢业业,不忘初心,忠于革命忠于党,对党和国家的铮铮誓言,他们用一生在践行。他们,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学习榜样和楷模。
作为深圳基建工程兵里的专职新闻报道员,杨洪祥在 4 年间为部队和早期的深圳留下了 600 多张历史照片,他把自己定位成 " 永远的新闻报道员 "。活动现场,他和大家分享了很多珍贵照片,分享照片背后的深圳建设者的故事。 201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杨洪祥被中央军委政治部选为全国 50 万转业的基建工程兵中的唯一代表,接受中央电视台《祖国在召唤》纪录片《忠诚》特辑里的专访。 从文化阵地上退下来后,杨洪祥并没有停止脚步,以绿色科技为事业,创办企业,率先将国外绿色建筑理念引入深圳进行实践,获得了众多国内国际奖项。活动现场,他发起了环保倡议,表示作为绿色建筑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希望能保护深圳山地与森林公园的和谐,做到人与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从一名军人到一名企业家,杨洪祥的人生步履不停,奋斗不息,罗湖人的先锋精神和奋斗文化在他身上有着很好的诠释。
当过兵打过仗,做过基层安保工作,也当过深圳市人大代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胡桂梁的一生都在践行一名党员的职责," 为国为民 "。 1986 年大年初一,刚刚入伍的胡桂梁和战友护送连长去高地慰问。一路小心摸索前进,临近高地时,突然脚下踩到地雷,大脑一片空白,只听 " 砰 " 的一声 …… 万幸,那是一颗信号雷,只是预警,不伤人。胡桂梁是幸运的。
他说,如今,他经常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安康,他们献出了生命。他们死了,但他们永远活在国家与人民的记忆里!他感慨地说,一个甘愿在前线奉献生命的人,还有什么不能奉献的呢?甘于奉献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胡桂梁知道,这是个奋斗的时代,不进则退。他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他说,深圳,是一座拼搏之城,也是一座包容之城。在这里,他延续着军人的作风和满腔的热忱,为群众排忧解难。
担任深圳市人大代表的 10 年里,胡桂梁认真履职,持续关注的哥等群体,很多提案广受媒体关注。他说,这是他来深圳最充实、最有意义的十年。现在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坚持做义工,发光发热,为社区群众服务。
活动现场,东门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合唱队一首《打靶归来》,振奋人心,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三位红星志愿宣讲队成员讲述的精彩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罗湖人才安居公司员工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战斗英雄的精神鼓励着他们,要把退役军人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带到各自的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优异的工作业绩,为罗湖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圳晚报记者易芬 通讯员李雯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