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顾元森)12 月 27 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举行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省检察机关推动涉企检察工作取得实质性、跨越性突破,由此构建的 " 民营企业多元化检察保护工作机制 ",获评今年 " 全省政法工作优秀创新成果特等奖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 3 件涉企案例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12 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整体排名全国第一。经最高检破例特批,江苏省成为在全省层面推开企业合规改革试点的唯一省份,也是知识产权检察集中统一履职的首批试点地区。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检察机关全面推动涉企检察从个案个体保护向类案群体保护转变。去年江苏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出台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制、多元化保护的 "25 条意见 " ( 《关于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 。"25 条意见 " 扭转了重个案个体保护的传统做法,实现了将司法政策红利向类案群体扩散的根本性转变。今年,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将落实落细 "25 条意见 " 作为今年的重点项目,先后制定出台《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介入侦查工作办法》《涉民营企业信访事项跨区域移送办法 ( 试行 ) 》等配套文件,改进涉企办案方式方法,明确各项工作流程要求,确保意见提出的新理念新标准有效运用,新机制新措施落实到日常办案中。
今年以来,省检察院会同省公安厅组织开展涉企 " 挂案 " 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排查对企业违法立案、长期 " 挂案 " 等情况,并结合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将专项清理工作纳入顽瘴痼疾整治范围,以教育整顿促 " 挂案 " 清理。全省共梳理出涉企 " 挂案 "288 件,其中检察环节 2 件,侦查环节 286 件。对于梳理出来的 " 挂案 ",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认真分析原因,逐案进行评估,分类进行清理,使企业或相关人员能够尽早走出长期悬而未决的困境。目前除 1 件案件经批准同意延长侦查期限外,其余 " 挂案 " 均已清理完毕。
针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在江苏省高发多发情况,省检察院组织三级检察机关业务骨干赴苏州、无锡、徐州等地实地调研涉税刑事案件办理情况,并对徐州铜山区检察院近三年来办理的 170 件涉税案件开展实证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完成的调研报告获最高检领导肯定。针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发现的黑恶势力染指民营经济成为市场竞争非法 " 添加剂 " 等情况,深入分析并提出民营经济领域黑恶势力源头治理的建议。
江苏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探索企业合规改革工作,给涉案企业提供了更大更多的认错改错机会,扭转了传统的 " 一诉了之 "" 一放了之 " 的机械办案模式。因为探索早、成效好,被最高检批准在全省域推开企业合规改革试点,也是全国唯一的省份。今年 5 月,最高检检察长张军对江苏省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江苏检察机关突破性地探索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位一体联动措施,将服务民企的要求融会贯通到 " 四大检察 "" 十大业务 " 中去,推动形成监督与支持、维权与维稳、纠错与解纷并重的多元化保护格局。在这方面,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集中统一履职试点。组织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针对涉民营企业经营类犯罪在办羁押案件等三类重点案件进行全面梳理,逐一审查羁押必要性,通过专项活动推动 " 少捕慎诉慎押 " 的刑事司法政策贯彻落实到每一个诉讼环节、每一位检察官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去年以来,全省不捕率同比上升 7.1%,不诉率同比上升 7.3%,审前羁押率同比下降 10.3%。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办理涉企公益诉讼案件 129 件,通过抗诉、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等方式,提出涉企民事、行政监督意见 152 件,监督纠正涉民营企业的错误裁判,有效维护了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另外,江苏检察机关延伸职能,助力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对具体办案中发现的企业问题,检察机关以法律风险提示函、检察建议等形式,向企业提示法律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防患于未然,并针对管理漏洞,及时向行业管理机构提出完善建议。全省检察机关持续开展 " 精准普法月月行 " 活动,以普法进企业等活动为主线,聚焦企业关心的法律问题,结合所办案例采用 " 订单式 "" 体验式 " 等多种精准普法方式,实现检察服务零距离,帮助企业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如无锡检察机关助力无锡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设立无锡人才金融港检察服务中心,为无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法律风险防控与知识产权服务。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