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前海湾,扬帆新高地。近年来,前海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生机勃勃 " 与 " 人才济济 " 的发展态势日益凸显。
▲前海合作区航拍
诸多政策利好引各行业人才筑梦
从空中俯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8 栋建筑构成了繁体字 " 梦 "。据了解,自 2014 年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开园后,越来越多创新创业青年受前海人才政策吸引而聚集于此。
" 创业条件好、政府还能提供各种帮助,这就是深圳前海。" 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专注通讯技术和无人机研发的前海微蜂创联公司 CEO 姚刚在 2016 年将公司迁至前海。
当时吸引姚刚的是前海梦工场对创业人才给予的各项优待政策,他称之为 " 保姆式 " 的服务。姚刚告诉深晚记者,自从来到前海梦工场,他们便受到诸多政策的扶持:工商注册一站式办理、企业入驻首年办公场地免费、可申请租金价格低于市场价近半的人才公寓、企业运营之后可在前海打造的平台上对接各种投资机构等。
从白石洲的城中村,到前海世茂大厦,这是前海手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来画 ")办公场地的搬迁史,也是公司的成长史。创始人魏博表示:"2019 年搬入前海之前,来画的估值只有 4.3 亿,短短一年多跃升至 36 亿元。我们赶上短视频发展的好时机,同时也受益于前海产业扶持及自身品牌放大效应的叠加。"
如今,来画成立五年多以来累计融资 5 亿元,并在全国 18 个城市布局分公司,成为数字创意产业的领军企业。来画联合创始人、董事全倖慧表示:" 我们准备再招募 100 名港澳设计师,助力来画数字创意的发展,推广中国 IP。"
" 到前海去 " ——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做出了这样的选择。12 月 3 日,一年一度的前海粤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大赛共吸引了 1400 个项目参赛,其中港澳台项目近 700 个,创历史新高。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前海积极为港澳台青年提供全方位支持,今年共计为港澳台青年提供各类专项扶持资金 5100 多万元。此外,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平台陆续建成,创业空间由 4.7 万平米拓展至 12 万平米。据统计,目前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 549 家,其中港澳台团队 286 家。
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前海全球 " 招人 "
12 月初,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又迎来两位 " 新朋友 " ——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安盛天平保险销售有限公司总部,前者是首家入驻前海的港资金融总部企业,后者是世界 500 强企业、全球五大保险集团之一的法国安盛集团旗下公司,以及首批入驻的外资金融机构。据了解,目前已有百余家各类金融机构签约入驻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其中港资、外资合计占比超 30%。
" 随着前海配套设施的日渐完善,以及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最近许多香港金融、保险公司陆续入驻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我们认为这是深港两地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在金融领域加强合作的信号,同时也将为前海带来大量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告诉深晚记者。
据 12 月 7 日据德勤中国发布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2020-2021 年度营商环境蓝皮书》显示:综合各维度评估结果显示,前海营商环境已跻身全球营商环境第一梯队,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深晚记者了解到,在评估的 13 个维度中,前海合作区在 " 开办企业、获得电力、执行合同 "3 个维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登记财产、获得信贷、纳税、跨境贸易、招标投标、政务服务、深港合作 "7 个维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办理施工许可、保护少数投资者、办理破产 "3 个维度与国内其他重点城市持平。
记者了解到,未来前海的营商环境还将持续优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支持前海 " 双 15%" 所得税政策延期,优惠目录扩围、门槛降低,预计全年新增受惠企业 1.2 万户,减免税款增加约 5 亿元;前海税务局推出发票 " 秒批 " 等举措,约 3000 户一类企业受益,办税时间缩短 75%;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前海试点商事主体歇业登记制度,为经营困难企业设 " 缓冲带 ",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维持成本。
诸多利好政策向全球人才发出 " 邀请函 "
今年以来,全市各部门在前海试点制度创新成果 75 项,累计达 685 项,并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成效显著——创新推出国际中转集拼物流模式,海运集拼分拨全球货物价值超 200 亿元;推动实施粤港澳新型研发机构支持计划,思谋科技、涂鸦科技、小马智行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落户前海,新兴产业注册企业累计达 3.15 万家;搭建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平台,成功推动 300 余件高质量科技专利申请走向海外。
在推动人才跨境执业方面,全国首家深港澳联营税务师事务所落户前海,累计实现香港注册建筑师、澳门核数师等 14 类港澳人才仅需备案即可执业,382 名港澳专业人士完成执业登记备案;在构建国际人才服务体系上,前海率先实施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政策,率先在全市实现外国人才服务 " 三窗合一 ",一站式协助外国人才办理 243 项市级、47 项前海服务事项;在推动人才管理上,前海率先研究技术移民及外籍人才紧缺职业清单,推动相关成果纳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并且颁发全省首张外国人积分 " 中国绿卡 " 等。
据统计,今年 1 至 10 月,前海合作区实际使用港资 39.9 亿美元,占全市近 50%,同比增长 20.7%;注册资本 1000 万美元以上的港企累计达 2456 家。
深圳晚报记者 方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